化解争端 要对话不要对抗 南海仲裁并非终点

有「亚洲地中海」之称的南海,不仅是沟通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繫亚、非、欧三大洲的海上贸易、交通枢纽,还拥有极其丰富的石油、矿物、渔产资源。无论从经济、贸易、军事、外交等各方面来看,南海对于沿海各国及亚太区域内的大国绝对是战略版图上必争之地,而南沙群岛正如同皇冠上的宝石,是立足于南海、前进马六甲海峡的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强势「重返亚太」后,围绕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不断升温。外界普遍关注中国及菲律宾两国在仲裁案结果出炉后,如何展开对话,化解纷争。菲律宾亦在仲裁结果出炉后,表示将继续坚持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习近平昨日表示,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受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亦不接受仲裁结果。(互联网图片)

仲裁结果昨日公布后,大批菲律宾民众在中国驻马尼拉大使馆外挥舞国旗、放气球。相对于菲律宾民间高调庆祝的姿态,菲律宾官方则保持低调,外交部长亚塞昨日针对仲裁结果表示,菲方欢迎仲裁结果,认为「这个重要判决对于解决南海争端有重要贡献」,但他促请各方于现阶段保持克制及清醒。亚塞强调,「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菲律宾重申将继续坚持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早前亚塞曾表示,将在仲裁结果公布后避免发表挑衅性言论,无论仲裁结果为何,相关海域仍是国际水域,菲律宾无权要求中国离开。

中国早前与东盟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达成共识。 (互联网图片)

菲新总统:愿与中方共同开发南海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是前总统阿基诺三世在美国支持下,于2013年提出的。阿基诺三世2010年当选菲律宾总统后,在南海议题上对中国姿态日趋强硬,他执政期间更发生多次射杀中国大陆及台湾籍渔民事件,菲律宾对美国军购亦不断升级。阿基诺曾多次公开拒绝中国要求双边对话解决南海纷争的建议,要求在谈判中纳入越南等周边国家,遭到中方拒绝。菲律宾今年进行总统大选后,新任总统迪泰特多次表示,愿与中国对话,商讨共同开发南海水域资源。外界普遍认为,迪泰特拒绝接受阿基诺亲美反中的外交遗产,或有助于南海争端和平化解。

菲律宾新总统迪泰特对内强硬,对外务实,多次表示愿与中国对话协商南海议题。 (CFP 图片)

仲裁无执行力 难化解纷争

儘管在仲裁结果公布后,包括菲律宾、美国、日本等多国表示,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但美联社指出,国际仲裁法庭没有不同于国际刑事法院,不具备任何执行判决权力。据统计,自1946 年至2004年,仲裁庭判决的案件平均执行率只有约四成。因此,此次南海仲裁判决结果恐怕对于南海现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美国之音」电台指出,举世闻名的1984年尼加拉瓜诉美国案,和南海仲裁案有很多相似之处,当时美国亦宣称国际法院对海洋主权无管辖权,并在败诉后永久退出国际法院,拒绝执行裁决。但最终美国于1991年帮助尼加拉瓜向世界银行贷款五亿美元,尼加拉瓜亦表示不会再追究此案,国际法专家认为,中国政府或可从此案中得到一些启发。

美国今年宣布对越南恢复军售,引起外界猜测美国试图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共同遏制中国。 (互联网图片)

美携日插手南海 设遏华「包围圈」

此次仲裁案表面上是中国与菲律宾两方角力,但外界普遍认为,实则为菲律宾幕后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为全力阻止中国控制南海,携手日本等国一起展开与中国的较量。昨日仲裁结果出炉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柯比讚扬仲裁庭判决对于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做出重要贡献,并称裁决结果对于中国及菲律宾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力,并敦促中菲履行裁决规定的法律义务。日本外交大臣岸田文雄则发表声明,指日本一贯支持由法律和平手段来解决相关争议,任何国家不应使用武力或胁迫的方法。

此次南海仲裁案法庭法官,由具有日本右翼鹰派背景的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任命。 (互联网图片)

南海「攸关美国利益」

美国官员多次指控中国将南海「军事化」,称中国在岛礁上建造军用雷达,同时批评中国在西沙群岛永兴岛部署战机。自去年10月以来, 美军多艘驱逐舰、甚至航母战斗群在未知会中国政府的情况下,逕自驶入南沙群岛中国控制岛礁周围12海浬巡弋,遭到中国多次抗议。

美国外交关係委员会去年发表报告称,过去几十年美国「将中国融入自由国际秩序」的做法已失败,中国如今已威胁到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该报告指出美国应该採取多种措施反击,包括「加大美国在南海及东海的军事存在,并且协助中国周边的美国盟友,包括日本、菲律宾等国建立更强大的政治军事体系」。

美国前国务卿、总统候选人希拉莉曾于2011年访问菲律宾,并在公开讲话中,将南海称为「西菲律宾海」,强调全球40%贸易都要经过南海海域才能达成,南海攸关美国经济、军事利益。美国媒体普遍将希拉莉的言论解读为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核心。此后,美国连续数年扩大对菲律宾军售,恢复对越南军售,并邀请日本加入美菲南海军事演习。

《纽约时报》4月发表社论指出,美国过度军事干预南海局势,会引起中国有关「美国加大力度遏制中国发展」的猜想,令中国愈发感到需加快自身军事力量建设,加剧区域局势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