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缩减公共设施惹民意反弹 团体促当局优化公屋规划
澳门公共房屋长期供不应求,但当局上月提出将凼仔奥林匹克综合体停车场改建成有近1,000个单位的公屋,却遭遇 不少反对意见。街总房屋关注小组召集人梁桂萍、「三十行 动」会长高岸峰、新青协房屋政策关注组副召集人杨文远,昨日出席电台 时事节目「澳门讲场」,探讨土地及房屋规划。三人均认同,政府应将收 回的闲置土地优先兴建公屋,但亦要根据地区特性作出合适的规划筹谋。
特区政府计划将凼仔奥林匹克游泳馆旁兴建公屋单位,但遭遇不少反对声音。(资料图片)
梁桂萍表示,收回土地是否用来兴建 公屋,需要因地制宜,视乎本身土地的位置、面积是否适合,亦要配合该 区的规划。她又指,若土地细小或位处 偏远,可考虑用作教育及综合大楼,最 重要是符合大部分人需求。她认为,政 府可建长者公寓等房屋,按不同阶层需 求善用土地。
高岸峰称,虽然政府承诺收回土地优先建公屋,但首先要界定何谓「优先」,因为如果相关土地涉及更大公共利益,又或者对改善该区生活质素有更大帮助,例如兴建交通枢纽等,则可考虑其他用途,但长远仍须坚持用作兴建公屋的大原则。
建公屋与公共设施非二选一
特区政府上月提出有意利用凼仔奥林匹克综合体多层停车场,改建成有千多个单位的公屋,但遭到不少市民及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的反对。杨文远指出,相关土地涉及多人使用的羽毛球场,若贸然取消当然有反弹。高岸峰认为,兴建公屋的前提是儘量不瓜分原有的公共设施。而且兴建公共设施和公屋之间,并非只能二择其一,而是应在规划时,考虑如何将两者融合。
对于有听众希望政府协助年轻人上楼,杨文远指出,现时不少青年人有一定入息,只是无法缴付首期,唯有变相寄望公屋,他建议当局参考香港经验,设先租后买的过渡设施,协助青年向上
流动。他又提醒,虽然不少年轻人对公屋有逼切需求,但当局必须做好规划,以免再出现石排湾等配套不足的情况。
街总房屋关注小组召集人梁桂萍(中)、三十行动会长高岸峰(左)、新青协房屋政
策关注组副召集人杨文远昨出席电台节目探讨房产规划。 (周婉茵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