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多安的难题
土耳其15日深夜的政变行动引起全球震动,虽然总统埃尔多安靠着自己一向鄙视的社交网络,成功挽救政权,避免成为流亡总统,而社会一时间瀰漫着的团结气氛,似乎预示着国家将会有新的动力向前迈进,但摆在埃尔多安面前的仍然是一个被撕裂的社会,他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埃尔多安是土耳其历史上评价最两极的总统,作为凯末尔主义(缔造一个现代、民主及世俗的国度)衰落后,亟欲建立新论述的强人总统,埃尔多安在许多方面遭受批评,首先是对言论自由的箝制,他是全球「被侮辱最多次」的总统,频繁动用「侮辱总统罪」罪名,只要对他的政策或行为有所批评,都可能吃上官司,自2014年8月以来,已被侮辱了超过1,800次,他还关停了反对他的报社、电视台,甚至外国主持人讽刺他,都可能吃上官司。
除了他的专制外,他对世俗主义的修正,一直遭遇来自军方的反对,而埃尔多安执政早期与居伦结盟,为的就是消除军方对他的质疑。但在两人闹翻后,埃尔多安的路线就很难再遭遇阻力,许多分析认为,这次政变即是军方企图阻止埃尔多安实施总统极权制,由凯末尔路线转为埃尔多安路线。仅管如此,即使是最反对埃尔多安的人,也不愿支持军人干政,虽然土耳其军方曾四次成功政变,建立如今的民主制度,但现在的土耳其人民,更倾向由常规的文官体制承担起捍卫民主和世俗主义的责任,而不是再由军队出面干预。
无论政变的原因为何,埃尔多安接下来的做法才是决定土耳其未来走向的关键,此次政变提供啊埃尔多安一个改革的契机,也给他肃清异己的理由。首先他必须消弭与军方之间的分歧,儘管多数军人仍效忠埃尔多安,但若他继续走向保守,可能会使多数军人更加惶恐,而政变过后政权与军队之间的关係,除了肃清叛徒之外,更需要修补互信,否则政局只会更加不稳定,甚至可能影响对「伊斯兰国」的打击政策。
其次,土耳其与美国的关係将会受到冲击,虽然美国一直是埃尔多安的支持者,藉以换取使用土耳其境内的空军基地,但双方早已互看不顺眼,外界预料,美国仍将一如既往支持埃尔多安,以维护中东稳定,前提是土耳其停止指控美国操纵政变。
最后,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也正在申请免签证入境欧洲,如果埃尔多安藉机推动政治改革,实施更为专制的总统极权制,欧洲议会及北约都可能对其限制库尔德族、打压异己的做法感到无可忍耐,已有欧洲议会议员表明,如果埃尔多安继续践踏言论自由,压迫库尔德族人,将会否决早前达成的难民引渡协议,这将打击埃尔多安的威信。埃尔多安确实挽救了自己的政权,但他不能误判局势,认为这是人民对他的无条件支持,而应该当作一记警钟,谨慎处理接下来的事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