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专家探讨交流文化遗产保育 澳参葡文遗研讨会发表论文

澳门文物大使协会及澳门文遗研创协会一行十人,获邀参与于本月12至15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举行的「第五届文化遗产及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更举行专题讨论小组,就澳门世遗保育、教育推广、文化认同等相关议题发表五篇学术论文,吸引50多位国际专家学者到场聆听、相互交流。

澳门文物大使协会及澳门文遗研创协会代表成员,就澳门文遗保育现况等议题发表文保研究论文。(文物大使协会图片)

是次国际性文遗研讨会由Green Lines Institute主办, 并由里斯本大学Viriato Soromeho-Marques教授以「The 1755 Lisbon Earthquake asa philosophical landslide in Western thought 」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揭开序幕。他剖析1775年里斯本大地震后对当代人文哲学思想带来的冲击,探讨一夜间整个城市化为乌有是上天「惩罚」,抑或是建筑上人为缺陷导致,引发在场学者深思。

一连四日的研讨会设九大专题,进行共43场学术论文发表,吸引来自葡萄牙、英国、美国、埃及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超过170名专家学者参与,分别从历史、文化、政治及建筑等学术视野探讨不同地方的文遗现状。

澳门与会代表以「澳门:文化遗产保育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发表论文包括区耀荣及许嘉敏的《澳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SWOT分析》、郭懿柔的《试论澳门后殖民身份》、李健恆及黄嘉辉的《澳门历史城区的视野:在全球化发展下文化遗产如何丰富身份认同》、刘楚华的《探讨「掌中城市博物馆」概念下之文化遗产数位化互动导赏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余伟业的《从诗的意象审视澳门21世纪初的城市空间》,阐述澳门文遗保育现况及所面对的挑战,如文化遗产名录更新、身份认同、发展与保育的矛盾。与会者踊跃向协会代表发问,并就不同地方文遗保育经验分享各自心得。

主办机构更安排与会者参观里斯本多间博物馆,让与会者深入了解里斯本的城市发展,尤其1755 年大地震后城市肌里的重组。

澳门文物大使协会大会主席谭志广表示,透过参与国际性研讨活动,冀能从与会者的经验或研究上借鉴,套用至教育推广及政策建议。澳门文遗研创协会调查研究干事郭懿柔认为,会议获益良多,能扩阔相关专业领域的人脉,日后可持续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