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与集体回忆的轮迴
曾经被美国《时代杂誌》誉为「25项『游客不容错过的亚洲体验之一』」的澳门逸园赛狗场, 经过了85年的高低起跌后,随着博彩监察协调局局长陈达夫于去年9月委託澳门大学博彩研究所进行了《互相博彩(赛狗)专营权经营状况及对附近社区影响分析》, 其研究报告结果, 得出了要求澳门(逸园)赛狗股份有限公司由本月21日起计,两年内迁离原址,即2018年7月21日前,必须迁出位于筷子基的狗场。给予狗场两年时间搬离原址的期限,主要是希望狗场能顺利过渡,如将续办,需予有关公司足够时间另觅选址,当中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国际标準等问题,而一旦不续办,则需时安排员工的遣散或调职,以及狗只的安置等。
消息一出,引起大众激烈迴响,社会各界对于这幅逾43,000平方米的珍贵土地日后如何利用均表示非常关注。事关逸园赛狗场地处北区的宝贵地段,在筷子基区人口不断增长,北区居民对康乐及社区设施需求愈来愈大,因此多年来也有声音希望可利用逸园赛狗场原用土地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园、体育设施及公共停车场等,以改善居民生活。
日前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论坛」上,不少观众亦发表对狗场土地日后的构想,由公屋、停车场、休憩设施, 到24小时美食广场、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应有尽有,反映居民对逸园赛狗场迁走后没有悬念,对赛狗会否续办更莫不关心。
不过,对于建设的声音, 我们认为应先宏观地规划,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胡玉沛建议当局应先对狗场启动工程规划前期的技术研究,如探土、交通流量等,当社会对狗场土地期望值高,故此先做好评估工作,再展开公众谘询,避免造成期望落差才是当务之急。
澳门发展急速,土地缺乏是各种民生配套诉求的关键所在,近年有关当局正整顿过往本地可用的土地资源,我们认同市民的渴望需要,但土地利用决不能草率决定,当中需要考虑澳门的总体城市规划,不能浪费难得释放出来的珍贵土地。
有学者提出需要评估区内承载力及研究区内设施比例,以免出现资源错配问题。除此,在保护历史前提下,能够把澳门人的集体回忆,透过设计及包装得以保留,换一个新方式存在,延续历史载点,也是应该考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