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葡韵计划 培育青年非遗创新意识

为庆祝《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澳门实施十周年,由澳门中华文化产业促进会主办,澳门文化局、民政总署和蔡氏教育文化基金会赞助的「澳门华彩葡韵特派员培训计划2016 」,已于日前完成理论实践课程。主办单位冀透过是次活动培育、启发青年创新创意思维,认识文创产业发展。

学员于「渔行醉龙节」当天进行採访和拍摄纪录。 (中华文化产业促进会图片)

是次课程邀请澳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何伟杰、厦门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乃考、澳门故事馆馆长阮世豪及澳门百利宝有限公司影视製作团队,分别教授澳门历史文化、非物质遗产发展历程、保育概况、开发衍生品案例及影片拍摄製作。

课程为期两个月,原定学员名额30个,活动推出后得到各中学支持,最终共录取48名学生。除了邀请高校学者、专业人士及教授,亦安排学员于澳门非遗传统节庆「渔行醉龙节」当天进行採访和拍摄纪录,亲身感受非遗活动氛围及文化魅力。

澳门中华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推广主任李俊飞表示,现时全国已在各省、市、县成立本级非遗保护中心、非遗馆,也相继建立非遗保护工作机构、法律、物件名录等体系,以及启动实施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制定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他建议澳门特区政府扶持非遗项目开展,让重要的文化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为澳门文创经济提供软实力支撑,挖掘其多重市场价值,在文化传承、项目开发、品牌拓展和旅游带动上,推动澳门文创发展及提升城市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