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气象数据重要 还是民生安全重要?
珠海、中山、深圳, 远至广州、江门及惠州,前晚均发布颱风红色预警, 香港是八号西南烈风讯号, 顾及居民安全,这些城市全部停工停课。
偏偏夹在这些城市当中的澳门,挂了十多小时的三号风球,气象局最后「综合考虑」,在昨早上班高峰前,仍维持三号风球,结果出现居民驾着电单车冲风冒雨赶着上班,在大桥上被每小时超过60公里的强风,吹致东歪西倒。我们不禁要问,是上述城市杞人忧天,而澳门就是与众不同,有其特独先进的另类检测颱风标準?还是「福地」居民特别福大命大,无惧强风暴雨?
根据本澳气象局八号风球的标準是,风速必须达到每小时63至117公里,而三号风球则为风速每小时41至62公里,换言之,三号风球最高风速与八号风球最低风速,只有一公里之差,以昨早7至9时,在西湾大桥及旧大桥,风速被测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难道气象局只执着于一公里、半公里之差别,而坚持不改挂八号风球,置居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不管吗?
在昨早暴风正烈之际,治安警察局交通厅罕有地向居民发放讯息,呼吁请勿驾驶电单车上桥。难道居民吃饱饭没事干,专挑这时间驾车上桥,不是为赶上班,谁会那样玩命?
不少听众昨早致电电台和气象局投诉,「叫佢哋出街报下天气,感受下有几大风啦!」「为咗喺咁恶劣天气要返工而出意外死咗人,政府边个部门负责?」
不过,根据气象局局长冯瑞权昨午解释不改挂八号风球的理据是: 颱风「妮坦」登陆前的大风区对应的是香港和深圳一带,科学上看,整个大风区域并不包括本澳,因此没有改挂八号风球。
从科学数据上讲, 局长的说法当然讲得通,但现实情况呢?这种「离地」官本位意识,昨早就被不少居民炮轰; 要是在开学后发生类似状况,不知当局会如何处理?有气象局前线员工透露:「局方测出的数据足以改挂八号风球,但遗憾仲未收到上级通知!」局长昨日矢口否认,不存在上情下达情况,但是耶非耶,又有谁能考究、追究?这种僵化机制再不改革,可又怎对得起全澳居民?又如何谈得上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