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核三叉戟与辛克利角
上个月底,刚刚接任英国首相的文翠珊,临时喊停了即将签约的辛克利角核电站计划,这项计划是英国20多年来首个核电站兴建项目,其中中国广核集团(CGN)将出资三分一(78亿美元),取得33% 股权,并且得以另外兴建一座新的核电站;上周,澳洲政府决定否决中国国家电网、李嘉诚旗下长江基建对澳洲最大输配电商Ausgrid 超过77亿美元的竞标案,理由是「国家安全利益」。再加上泰国曼谷至清迈高铁专案交给日本新干线、美国「西部快线」与中国的合作喊停,中国对海外公用事业的收购与投资,正在面临加强审查的趋势。
辛克利角核电站计划由中国广核集团及法国国营电力集团(EDF)合作投资,这是中国首次在发达国家投资兴建核电站,这项投资计划由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 年访英期间敲定,由中国出资三分一,换取用中国设计、生产的核电厂设备,在英国Essex地区兴建另一座核电厂,不但象徵中英关係更上层楼,也代表中国资本与技术有实力在发达国家打败其他对手。
事实上,儘管中国近期在外交上转趋强硬,始终不可能透过海外投资在别的国家搞破坏,首先, 中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佔了中国GDP的30%,透过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战略投资,是中国寻找经济新动能,将外汇化为获利的主要策略。中国若能透过辛克利角核电站项目的成功,建立起核电工程上的专业形象,才能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在海外投资基建上动手脚,简直是「商业自杀」。投资别国重要公共事业,是商业上的进取,而非统治,况且中国也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国家。
就辛克利角核电站而言,英国真正应该考虑的,是有没有必要再盖一座核电站,尤其在再生能源成本逐渐下降的当下,兴建核电站的理由逐渐消失,又或者他们有难言之隐。英国现有的核电站,在未来15年内将逐渐淘汰,而本国对核电技术研发的停滞,使他们必须寻求他国技术,然而能源供应的来源不只有核能,辛克利角核电站的必要性,多半也与核武力有关。文翠珊政府上台后,立刻宣布将更新海军三叉戟潜舰部队,时间点就在推迟辛克利角计划前不久,而维持一个潜舰部队,必须拥有一个本国的核电工业产业链,以维持完整的生产、设计、供应及管理的专业人才,如果辛克利角是英国核工业、甚至是维持核武力的未来希望,那么确实应该好好想想。
脱离欧盟的英国,没有本钱感染「中国恐惧症」,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不理採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英国应该好好思考,甚么事情可以合作,甚么事情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