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力与国家之光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奥运金牌,在这个激动的场合,许海峰不断感谢祖国与领导的培育,同届奥运会上,获得三面金牌的李宁,除了感谢祖国外,还表示要向其他运动员学习,称自己还需要很多提高,他们谦虚内敛,不喜形于色也不肆意张扬,开口必称祖国领导。32年后里约奥运会上,泳将傅园慧在女子仰式百米决赛中以0.01秒差距输给第二名的美国选手,她受访时称「可能是我手太短了吧」,她的一面铜牌,却获得比其他金牌得主更多的讚赏。
中国培养运动员的举国体制,也强调培养运动员的德育,奥运金牌的意义超过金牌本身,成为国家、民族荣誉的代表与强大的象徵,因此,过去的中国运动员形象往往被脸谱化,依照国家与组织的规则与训练,不论场上或场下都背负国家形象与民族尊严的压力,很少能够展露个人意志,国家队是等同军队一般的集体,我们知道这些运动英雄,却从未真正认识他们。
之后,中国出现了姚明、李娜、刘翔等人,风趣机智、不苟言笑或热情奔放,他们与印象中的中国运动员不太一样,但这些偶尔的出位还不能反映人民对运动英雄及国家之光的既定连结有所鬆动。2010年,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拿下女子1,500米速滑金牌,年仅18岁的她赛后只有提到父母没有感谢祖国,引来内地网民挞伐。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在当年的两会上表示,「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周洋之后再接受採访,回答变成「感谢国家,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感谢教练,感谢工作人员,感谢父母」,父母被改到了第五顺位。
但时代在变化,公众终究也在变化,傅园慧在半决赛受访时脱口而出的「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外界认为出自内地电视剧《花千骨》,傅园慧解释是从小说上看到的,她称自己不喜欢看电视剧)不但成为内地网络上的热门词彙,傅园慧真实、坦率做自己的「萌妹子」形象也得到两岸四地华人讚赏,外媒更称她是「本届奥运会上最快乐的运动员」。人们不再追求对金牌的一昧推崇,反而更欣赏个人意志与奋斗精神的展现,连内地官媒也对傅园慧的风潮表示欢迎,共青团更发文称这是国家自信的提升。
虽说举国体制会因傅园慧有所鬆动或许言过其实,但中国人确实不再只因获得金牌而满足,市场化与现代化放大了个人化与个性化的空间,英雄也是平凡人,会说共同的潮语,人们对奥运的兴趣也不只是国家的荣誉,而是这些平常刻苦训练,却又鲜受关注的运动员,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是不断超越自己,而与国家无关。或许某天,类似孙杨夺得银牌后痛哭称对不起国家的画面,将不会再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