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闢一条小路康真君庙要让路! 历史名城留得住三百年古蹟吗?
屹立望厦300年的康真君庙,是中港澳极罕见的古旧庙宇之一,却因为它处于观音堂街与高地乌街之间的交汇处,犯下了阻碍交通网络规划发展的「原罪」!究竟是老祖宗遗下的财产宝贵,还是发展交通网络重要?两种声音曾激烈交战,赞成迁庙的认为,只要打通不足50公尺长的牧羊巷,便能将高士德与黑沙环的交通连成一线,解决北区塞车问题。
但反对的指出,澳门塞车非一点一区,而是全澳的问题,为一条彰效不显的单线小道而迁走可能「一郁就散」的古庙,代价未免太大。虽然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昨日出席完文遗会后表示,不相信会有迁庙的情况出现,但经历政府近期对古旧建筑「话拆就拆」的先例影响,结局如何,还有待细观。
康真君庙经历三百年,是傲视中港澳的古蹟之一,能否保存,拭目以待。(刘凯辉摄)
历史学会理事长陈树荣认为,康真君庙历史文物价值和保育价值都十分高,是本澳头五间最早建成的庙宇,庙内的通风和採光设计较好,庙内的钟、石碑、神坛等大部分文物至少拥有200多年历史。
历清三代底蕴深厚
陈树荣续称,从庙内的牌匾和碑文显示,在嘉庆、光绪、宣统等不同时期都经过重修,体积和建筑结构完整度可以和三大古庙之一的莲峰庙媲美;加上邻近另一间三大古庙之一的普济禅院(即观音堂),可说是有630年历史的望厦村,以至整个澳门发展的历史见证。
陈树荣指出,庙内文物一直保存得很好,除得力于过去善信出钱出力维修保育外,过去数十年亦没有太多人到过,直至2012年才正式对外开放。至于过去康真君庙一直供奉的康老太爷(康公),相传车公和康公均是轩辕皇帝手下的五大名将。
历史学会理事长陈树荣认为,康真君庙历史价值深厚,绝不赞成迁移。(刘凯辉摄)
国家主席力挺文物保留
对于近日再有意见提出搬迁康真君庙,陈树荣坦言,中国传统文化都不应该搬迁,并引用早前习近平主席在公开场合对保护文物的呼吁:「对文物应该好好保留,并且应有敬畏之心!」
康真君庙虽深处闹市当中,却是极罕见的有价值古庙。(陈骏骐摄)
澳门还有地供迁庙吗?
他又称,不能够搬迁的原因,是附近难以找到合适地方,呈长方形的康真君庙面积近4,000平方呎,在本澳已很难找到合适地方;一旦搬得远,工程必然大,文物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亦大增。
康真君庙同时亦是望厦坊众互助会目前的会址。(刘凯辉摄)
利旅客来澳历史探幽
陈树荣认为,最理想的做法是原址保留及保育,当局如非有重大公衆利益,不应随便移动文物,反而应保育活化,并建议旅游局推出的「论区行赏」步行路线,利用望厦古村、观音堂及康真君庙一同开发旅游元素,让居民和游客一方面寻找历史足迹,另一方面更了解本澳的历史底蕴。
牧羊巷是一条倔头巷,当局有意将它打通,贯穿高士德与黑沙环的交通。(陈骏骐摄)
文遗委员齐呼乱动古庙不妥 吴卫鸣不相信工务部门硬来
文化遗产委员会昨日举行第四次会议,会上就望厦康真君庙的文化价值进行讨论,委员谭志炜、林发钦、林智超均反对迁走古庙,认为打通牧羊巷不见得能解决交通问题,又指澳门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打的旅游城市,轻率迁庙会是十分危险的事,更称迁庙工程浩大,稍有不慎,古庙可能不保。会后,身兼文遗会副主席的文化局局长吴卫鸣表示,不担心会有工务部门坚持开闢新路的情况出现,言下之意,是对保留古庙打下一强心针。
不过,城规会委员陈德胜早前曾力撑迁庙,认为文遗虽是城市发展的一部分,但亦要顾及公共利益,适当开路和整合道路网络,有利城规长远发展,又指邻近其他区都出现平移文物的先例,可为打通牧羊巷带来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