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电研深层地底管道电网 化解深层次掘路民怨

政府于2011年批出「设置城市基础设施管线地下共同管道的研究」合同,有关拨款盛惠澳门币200万元,但五年过去,仍未有任何具体计划及公布;与此同时,每年暑假全澳因掘路而激起的民怨,却有增无减,无论驾驶者或行人,「畀条路行下!」的呼声高唱入云,刚折腾得翻天覆地的路凼还未完结,如今又轮到集政经文化旅游于一身的南湾湖区,「乱到九彩」自不待言。

不过,相对政府慢如蜗牛的效率,澳电在昨日举行的电力谘询委员会会议中,却抢先一步研发「深层地底建设共同管道」的构思,日后维修或铺设新电缆时,可直接在管道内进行,长远改善因工程开挖路面的情况,减低对居民的影响。

澳电昨日举行电力谘询委员会会议,研究推出深层地底建设共同管道方案。(袁金秀摄)

澳电昨日举行电力谘询委员会会议,澳电输配电部电缆及地下设施科经理容声明会后表示,现时本澳的浅层地面设有不少管网,比较拥挤,听闻政府有意发展共同管网,澳电亦希望在较深层的地方建设大型管道,好处是直径较大,预留更多空间日后发展,铺设不同类型管网,若需维修或铺设新电缆,可在空间内进行,减少掘路工程。

他续称,在深层地下使用共同管网,需要较高成本及更多时间,计划现处于研究阶段,冀未来向这个方向发展,但需要与政府和涉及使用管道的机构一同商议。

容声明称,澳电今年尚有五至六公里工程未完成,公司会全力配合当局建议开展工程。(袁金秀摄)

趁掘开个地 大家一齐做嘢

针对目前掘路工程不断,容声明指出,现时澳电开挖道路时,会与其他相关公司沟通,「趁住打开咗块地下,我哋大家一齐去做啲嘢,预留定管道,希望方便将来发展,减少开挖情况。」同时,澳电亦会考虑在夜间进行工程,减低对交通影响,但会以不对市民造成影响为首要考量。

路凼掘路「梦魇」还未完结,现在又轮到政经文化旅游重地的南湾湖区,居民过路莫不小心翼翼。(陈骏骐摄)

大管道免重複挖路

容声明表示,为配合各项新大型基建落成,澳电未来三年需要在不同地区进行电缆铺设工程,而今年仍有五至六公里的工程尚未完成,澳电会全力配合交通事务局及民政总署建议,开展铺设电缆的工程。

工程师学会理事长黄承发表示,深层地下共同管道空间大,可容纳电缆、电讯、水管等管网,日后若要作维修、更换等工作,可直接进入空间内进行,不用重複开挖路面,国外有不少地方亦有使用这种方式。

除了南湾湖遍地掘路外,高士德一带同样「遍地开花」。(陈骏骐摄)

旧区实施难度极大

但他指出,因地下共同管道牵涉到较大的地下空间,建议本澳可先在新城填海区试用,「如果澳门区要做,首先要将地下挖起,将所有管道撤咗再铺返落法,市民要一段长时间断水断电,通讯都用唔到。」他又建议政府可趁旧区重整计划,先在旧区建设共同管道,再逐步扩展到本澳其他地方。

黄承发又称,建设共同管道需要一定技术,例如基于安全性,每种管网要有一定分隔,避免互相干扰。

在高士德繁忙地段,因受掘路工程影响,行人路只剩下窄窄一条。(陈骏骐摄)

记者在游人如织的新马路一带观察,非繁忙时段,交通还可以接受。(陈骏骐摄)

在新马路,每逢有大型巴士埋站,加上候车乘客众多,交通情况开始混乱。(陈骏骐摄)

由于南湾湖区掘路工程紧迫,政府特准工程延长时间。(陈骏骐摄)

拆解掘完又掘的深层次矛盾

地底管网十划未有一撇、道路协调小组不协调、道路佔用准照批核缓慢、地理资讯系统欠奉、《噪音法》规限时段施工拖慢工程、以至工程超时的儿戏罚款……这些就决定了全澳掘路掘到开花且扰民的主因,公共行政事务跟进委员会早前指出,道路协调小组不协调,结果多个政府部门各有各搞,搞到全澳道路「一镬泡」,凼仔施工就是一个明证。

委员会指出,凼仔亚利雅架圆形地、运动场圆形地、宋玉生博生圆形地分属民政总署、运建办、工务局负责,三个连接主要干道的圆形地同时施工,且工期分别长达360 日、100日及500日,加上交通被迫改道,「简直是倒泻箩蟹,乱晒大笼!」委员会建议,除了催促政府尽快研发大型共同地下管网外,亦可效法香港,要求工程尽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减少同一地段掘完又掘的弊端;另外,工程超时罚金只是工程准照费的三成,只有数百元,根本没有阻吓力,加大罚则势在必行。

公共行政事务跟进委员会,早前开会探讨掘路对居民的影响及解决方案。(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