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并非的士业界灵丹妙药
手机App叫车服务Uber风波可能在短期内有定夺(据报9月9日退场),市民大忧出行无路数之际,近日有本地叫车程式TaxiGo在网上大力宣传,声称第一阶段已投入服务;获批经营100部特别的士的澳门电召的士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昨日亦公布,首50部最快明年上半年投入服务,除了收取每程五元的电召费外,亦会加入手机App及网页形式召唤。一时间,市民游客出行又突然多了选择,共通点都是「与时并进」—手机App叫车。
TaxiGo使用方法大致与Uber相约,乘客可根据乘车体验向司机评分。据悉,TaxiGo在网上向的士司机招手,提出欢迎在过去两年内没有刑事违规罚单的司机加盟,但交通局仍提醒该网约车经营模式必须要遵守《道路交通法》及《的士规章》规定,按政府价目的规定收取车资,若滥收车资即属违法;至于澳门电召的士获批经营100部特别的士,「落重本」採用七人豪华保姆车,车内更设免费WIFI,除电召外,未来更可以手机App、网站约车,车资可以现款、澳门通或信用卡支付,期望增加市民舒适度。
的士业界齐齐加入「网约车」的新构思,明显是针对Uber这类专车服务。乘客选择叫私家车而不叫的士,原因主要是乘车体验不好,所以Uber的乘客都可以对司机评分,若司机的平均分数低于某个水平,便会受到「停机」的惩罚,严重者甚至会被剔除司机行列。而将这个机制照办煮碗用在的士司机身上,又能否提升司机质素,改善乘车体验?
本地乘客普遍不喜欢的士的原因多不胜数,在此不赘。而最根本的,就是「乘客与司机的地位不对等」。的士司机是「司机大佬」,肯接载你是皇恩浩荡,乘客「唔该前、唔该后」,将自己地位放在司机之下。的士司机脾气差、开车快、拣客、滥收车资,只因开的士赚钱不多,工时又长,所以想跑多几转。赚钱不多的原因,是由于过时的发牌制度,令大多数的士牌照落入少数人的手中。一个永久的士牌曾经可以炒高至过千万,车租有加冇减,不少的士司机也是一直都处于被持牌人剥削的位置,当然,这不是缺德违法的藉口,却是事实。
本澳市民对更多元化及更优质交通服务的渴求相当清晰,相信良性的行业竞争将令乘客及司机受惠,但「的士App」的出现不会解决到的士司机被剥削的状况。没操守的司机不会为了多几张单而从良,因为接单App公司将来可能不止一家,万一因为服务差被乘客劣评,大不了便回复跑街等客的个人运作模式,回复为「搵多啲」而拣客、滥收车资的服务模式(受薪「特的」司机例外)。要让大众愿意选择受规範的出行服务,令的士司机有合理的搵食条件、有效监管的士乱像的法规与执法模式,再配合方便的call车App,的士服务才能达到真正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