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亿新中央图书馆 会是另一「大白象」吗?
三亿元改大赛车博物馆、2,000万元打造「武林群英会」、2,600万元修建沙梨头图书馆、640万元改造龙环葡韵,社会譁然得连嘴巴都还未合拢,特区政府花钱如「倒水」又有新杰作,那就是九亿元改建中央图书馆。
其实,坊间并非质疑不应建中央图书馆,而是旧方案「摊冻」十年不闻不问,突然又飞快上马,且造价高昂,话要拨款就拨款,社会大众不容置喙!连立法会主席贺一诚都称,「澳门成街都係咖啡室, 你还要在里面又搞咖啡室,咁就真係好浪费。」待立法会复会后,会要求相关官员到来「解画」,但问题是,立法会既没有拨款权,又没有监督权,官员「解画」又有何用?
立法会议员李静仪日前指出,《澳门公共图书馆系统及新中央馆规划研究报告》已是十年前的事,十年后居民的阅读方式、空间需求已发生很大改变,新中央图书馆的选址、布局、规模、功能等,需要当局以新数据再作解释.
她又指,新中央图书馆佔地面积33,000平方米,但根据目前中央图书馆储存16万册的中央书库,佔地约1,000平方米,即使按照建议新中央图书馆78万册推算,不过佔地5,000平方米。
换言之,剩余的25,000平方米,就是画廊咖啡厅、多功能会议室、剧场等别的设施,但是,是否需要如此庞大的空间资源,去堆造一个如此複杂的图书馆?再说,加建至11层高的综合大楼,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图书馆设计,如此大的改动,政府实有必要交代设计方案,让公众释疑。
虽然贺主席称,立法会不应该既有批准权和监督权,否则就会「既做球员,又做球证」。他又认为, 透过辩论能够达到更好的监督效果。但纵观各国的议会,巨额公帑的批准权,都须经议会批准,监督同样是议会的职责,可不能单用「球员、球证」作比喻; 至于希望通过辩论,达到更好的监督效果,以现今官员那套「长官意志」,若希冀靠嘴皮子能劝得服高官,无疑缘木求鱼。
倘若特区政府再不往修法一途循序渐进,修订《预算纲要法》、设立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那只会不断产生社会矛盾, 其实无论大数细数,政府都应要有透明度,一来让公众监察,二来亦有一定程度遏止「大花筒」及制止贿赂之发生,这才是特区政府一直挂在口边的「依法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