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互信是真药方
由中国首次主办的20国集团(G20)峰会昨日在杭州开幕,佔全球贸易额达80%的20国领袖齐聚一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致辞上表示,G20要成为「行动队」,而非清谈馆,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杭州G20将展现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经济重要性。各界都关注将提出甚么样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开药方。
全球经济结构持续转变,过去30多年来,以德国、日本及美国组成的贸易核心早已不再,中国取代日本不但是亚洲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国,也是连繫美国与欧洲市场的最重要核心。为了促进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多边自贸协定是各主要国家努力的方向,然而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P)在美国受阻、「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毫无进展,甚至东盟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都无法在短期内通过,显现多个国家对自由贸易的戒慎恐惧,保护主义成为阻碍自由贸易的主要原因。
据世界贸易组织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为止的七个月内,G20经济体出台了145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2009年以来最高,其中关于反倾销措施佔这些贸易限制的绝大多数,集中在金属与化工等行业。不能否认,其中大多数措施都是针对中国。
2015年,全球有包含G20成员在内共23个经济体对中国启动多达98宗的贸易救济调查,含盖13个行业範围,其中46宗是针对钢铁业,98宗中反倾销72宗、反补贴九宗、保障措施17宗。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正在为多边贸易谈盼带来阻碍,而外界对中国国有企业跨国併购、外资准入条件限制等批评,都是当前保护主义当道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是美国发起的一系列贸易诉讼带起了这波保护主义的风潮,不断增加各国对中国的疑虑,但在全球经济重心逐渐东移的当下,中国或许必须更坦然面对这些问题,G20峰会正是一个绝佳场合,让中国提倡包容互信,建立真正开放的自由贸易市场。可喜的是,全国人大委员会前日通过了《外资法》等四部法律的修改,加强投资环境法制化建设,而本届峰会也有望批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提倡开放、透明,排除保护主义的开放策略。中国作为今届G20的东道主,也是亚洲经济的核心,如果能够成功建立互信,这些措施才能够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为全球经济提供强而有力的药方。
杭州共识能不能在各国内部获得认可,在当前政治形态极端化的趋势下仍有其隐忧,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当今的世界,早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枪匹马为民众创造繁荣,虽然全球化的增长时常绕过低收入民众,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但这不应导致全球合作中断或减少,而是努力透过其他方法来克服,这才是人民所乐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