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ES能为南海降温吗?

本届中国—东盟峰会相较杭州G20峰会多了更多话题,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都现身老挝,凸显了这次峰会表面上看不见的角力与不和谐。中国做为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试图降温的态度很明确,本次会议不但通过了「2+7合作框架」,更首次让所有东盟国家都签订了《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同意在南海实施。许多分析认为,此举有助让南海争议回归谈判,避免不必要的擦枪走火。然而,南海问题的癥结在于中美之间的大国角力,CUES能起到的降温作用恐怕很有限。

《海上意外相遇规则》是一个不具法律约束力的互信机制,约定各国海军军舰在海上意外相遇时,应该如何沟通互动,避免摩擦或误判,最早是北约与华沙公约为了「预防突袭」设计的预防措施衍生出的产物。在2000年举办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上,澳洲及纽西兰就提出要签订CUES,但中国与东盟则把精力放在《南海行为準则》上,一直到2014年,在中国主导下与包括美国在内的21国签订了CUES。

作为南海最大的海上军事存在,美国与中国其实早已就风险管控建立多种管道,但事实上,这却助长了双方挑衅与接触的频率。双方都藉由签订CUES,持续在南海增加存在感,中美海空军在南海「不期而遇」的次数反而较以往增加,美军机舰巡弋南海、中国海军舰队监控,已经是新型大国关係的常态,有了CUES这块「防撞垫」壮胆,南海只会更加不平静。

更何况CUES只能规範军舰,对海警船没有约束力,而不论是中国或南骸议国家,都是以海警船等非军事船舰进行海上巡逻,就在今次峰会上,日本及美国都承诺向菲律宾提供大型船舰,以保卫非律宾海上权利,说明了往后南海的摩擦仍然陆续有来。

随着海洋科技的进展,即使没有CUES,船舰仍有多种方法避免海上意外,类似CUES 的互信规範只是複製现有规则,本质上仍然只是外交承诺,缺乏足够的保证机制。真正要减少摩擦,为南海危机降温,仰赖的还是争议各方的诚意,尤其是中美之间必须消除双方关係中的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分歧。在本届中国东盟峰会上,中国一方面向东盟国家释出各种善意,藉产业转移之机打造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美国与日本则在一旁动作频频,奥巴马多次谈话明示暗示中国威胁,东盟国家在中美的拉拢下维持平衡,中美之间又要管控分歧扮无事,形成一幅诡异的外交博弈画面,这种情况下南海恐怕很难找到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