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宏图大阻碍更多 政府有承诺 兑票看未来
行政长官崔世安联同五司长等政府主要官员,昨日在政府总部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正式文本(下称「五年规划」)。崔世安指出,澳门首份未来发展总体规划,兼顾了短、中、长期发展需要,是特区政府治理走向系统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未来五年,「稳定是大局,民生为优先。」
不过,有学者指出,政府有承诺当然好,但规划必须要有具体方案和时间表,不能纸上谈兵,而现届政府任期已近一半,忧虑下届政府能否顺利交接,单以交通死结及闲置土地司法程序冗长这两座「大山」,就叫政府头疼,规划最终能否成事,要看政府的魄力。
「五年规划」是特区政府未来施政重之重,涵盖四大範畴21项指标。(新闻局图片)
「五年规划」是《特区政府2016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的重点,虽然报告中只有短短四句介绍,却关係到特区未来五年的重大规划,可谓牵一髮动全身的重大变革。
民生篇重中之重
崔世安开首介绍,「五年规划」由原来的37,000字,增至48,000字,由24个专栏增加至27个专栏,充分反映民意。而规划中的 八大战略,当中份量较重是民生篇。他又提到澳门广大居民对未来发展寄予厚望,积极参与编製「五年规划」的两次意见收集,正面意见佔85%。
在「五年规划」的意见收集方面,共收集到意见4,268份,话题10,802条, 举办了41场专场及公开场,为编製正式文本及草案提供重要参考,形成民意基础。崔世安感谢国家以及本澳广大居民对编製特区「五年规划」给予的支持及鼓励。
「五年规划」重点是「稳定是大局,民生为优先」。 (资料图片)
四大範畴21项指标
另外,在「五年规划」中,政府特别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订立了涵盖经济、医疗、教育、环保、政府施政和法治社会四大範畴的21项具体目标和指标,作为未来衡量规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并将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落实的监管。此外,「五年规划」还针对居民关心的土地、房屋、医疗、教育、环保、经济等方面进行多项修改。
五年分阶段落实
崔世安又称,经过长时间研究,并曾到内地「取经」,包括访问学术机构、研究机构,特别是发改委等,发觉每年一个规划,未能就一个地区的全面规划有效实施落实的工作,所以决定透过五年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目标,在未来五年分阶段落实。崔世安又相信五年规划令政府有更好的方向及目标进行管理。
行政长官崔世安(中)率领五司等政府主要官员,昨日公布「五年规划」各个範畴的事项。 (刘凯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