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离拥核愈来愈近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本月9日发动十年来第五次、一年内第二次核试验,外界估计爆炸当量大于号称氢弹试验的第四次核试,但略相当于2013年的第三次核试,当量约在10,000吨到20,000吨黄色炸药之间,与美国当年在长崎、广岛投下的「little boy」原子弹差不多。除了核试之外,朝鲜还在今年进行一次卫星发射,以及30多次200公里以上的弹道飞弹测试,其中有三次直接落入日本经济海域,频密程度与技术进展,让外界儘管有质疑,也已经笑不出来。朝鲜声称今次试验是为标準化、规格化核弹头结构、机理等特性进行测试,以便装载在战略弹道导弹上,有专家分析,儘管今次试验看来仍未完全实现弹头小型化的目标,但距离成功已经不远,很可能下一次核试就能达标。
朝鲜拥核的决心已经不可逆转,如果掌握小型化技术及实现战略部署,不论外界承不承认,朝鲜都将加入巴基斯坦、印度及以色列行列,成为「事实拥核国家」,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其风险不仅韩、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都无法承受。
透过今次核试各方都已认识到,金正恩发展核武不仅是为了当作谈判筹码,而是确实有意图将之当作武力,因此六方会谈的前景已不乐观,而联合国与国际社会的制裁,则需要中国痛下决心。
专家指出,今年联合国针对朝鲜实施的2260号制裁,不仅没有成功限制朝鲜发展核武器,反而增加了朝鲜的採购能力。《纽约时报》声称,中朝边境的贸易仍在继续进行,甚至比过去更加蓬勃,朝鲜有能力透过这些贸易获取製造武器的材料。
今次核试无疑会让北京当局的处境尴尬,一方面在战略上金正恩政权能够起到阻隔美国势力的作用,若严格实施制裁,对中国经济将是一大打击,且会导致数百万朝鲜难民涌入中国,带来难以解决的困境; 另一方面,朝鲜核试不但危及东北安全,也将让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的决心更加坚定,使美军在东北亚活动更趋频繁,无论何者,都将损害中国利益。此外,北京对平壤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弱,从朝鲜在杭州G20峰会期间试射导弹,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如今要期待朝鲜放弃发展核武已经不现实,国际社会应该修正策略,将目标改为促使朝鲜核发展受到限制或暂停,而非禁止,增加经济诱因的谈判仍然必要,其中中国与美国应该扮演重要角色,毕竟中美间的裂痕扩大,会让朝鲜更加肆无忌惮的发展核武。同时,今次核试也给东北亚纷乱的局势提供一个寻找共同点的机会,无论是中美或中日韩,朝鲜拥有核武器对各方的威胁同样巨大,核试的危机或许能够让各国靠拢在同一阵线,起到威吓作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