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会年会探讨器官移植 专家指本澳具移植医疗技术

本澳生命科学道德委员会建议的《证实脑死亡的标準和规则》获行政长官批示认可及公布后,将于下月23日生效,中港澳三地可以器官共享。澳门外科学会理事长朱文立昨日表示,《标準和规则》生效后,器官捐赠和移植,亦有机会于本澳实行,并可减轻病人负担。

第13届澳门外科学会年会昨日假渔人码头举行,今年主题为「器官移植及精準外科」。 (杨淑菁摄)

第13届澳门外科学会年会昨日在渔人码头举行,理事长朱文立称,今年主题为「器官移植及精準外科」,本澳器官移植需求最大的是肾脏移植,现时等候肾脏移植的患者约300多人,目前正接受血液透析(即洗肾);而由政府转介到外地进行器官移植的,2009年至今共27例,患者若要到内地进行器官移植手术,费用需超过人民币30万元,移植过后还要长时间服用抗排斥药物,费用庞大。

本澳需设器官移植中心

朱文立认为,器官应该是无价,不可以用钱来衡量,建议当局带头,做好团队培训工作,尽快成立移植统筹小组,只要政府完善中央器官捐赠系统,设立器官移植中心,条件成熟便可以实行器官移植,真正减轻病人经济及身体上的负担。他称,现时本澳的医疗技术与人手上进行器官移植绝对没问题,主要是血管驳接,并不是特别困难的手术,反而最困难的地方是供体,要有捐赠者愿意捐出器官方可进行移植。

朱文立说供体可在车祸、意外、植物人等情况下取得,但现行状况要先徵询家人意愿,因中国人传统观念,一般都求完尸,不愿意随便捐赠器官,希望政府可以鼓励及宣传居民自愿登记做器官捐赠。

朱文立建议,当局成立移植统筹小组,完善本澳器官捐赠系统。 (杨淑菁摄)

供体缺300多人等换肾

卫生局局长李展润称,本澳每年死亡人数约1,900人,但因配对困难,可供应器官捐赠的尸体不足十具,认为本澳已加入内地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目前约有50 名本澳居民登记轮候。

澳门卫生局副局长、仁伯爵综合医院院长郭昌宇表示,从1996年已经开始讨论器官捐赠,但因一直没有明确界定脑死亡的判定标準,无法进行器官移植,如病人脑死亡但器官仍然运作的话,就有足够条件去进行器官捐赠,除此还要根据家属意愿或器官状态作考量。郭昌宇称,现有分派团队到内地进行研讨及技术学习,希望能以稳定、安全、健康为先要条件下,再进行本澳第一例器官移植。

受体与捐体指标需脗合

立法会间选议员陈亦立昨日受访时表示,十分赞成和认同器官捐赠,认为这是大爱的表现,特别是站在医疗角度,随着相关规则的实施,器官移植在本澳法理上完全可行,是开始填补这片空白的合适时机。但他又认为,「器官移植并不是汽车换个轮呔」,在泌尿外科医生的立场,人体对不属于自己的器官有着强烈的排斥功能,除血型是否匹配外,还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若捐出的肾脏与受益人各方指标愈脗合,手术后肾脏的存活率愈高。另外一个关键是时间问题,尸肾不能够存放太长时间,还要等候家人同意,需要有手术科医生尽快把肾脏取出,同时检验室的人员尽快将相关资料与全体轮后人士作出配对。

陈亦立强调,器官移植不论在术前準备和配对手术过程,都要有一个合作团队,虽然国内保证在技术上会大力支持,但他忧心将出现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