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墟中重生

15年前的9月11日,两架波音767客机先后撞上纽约世贸大楼。雪片般的纸张从碎裂的窗口向外飞洒,无处求生的男人从高楼一跃而下,街上无数行人惊恐地哭喊奔逃,满身尘土的消防员奋勇地逆流而上,没过多久,纽约市曾经最显着的地标—世贸双子塔轰然倒塌,遮天蔽日的烟尘瞬间笼罩曼克顿,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透过大气电波,深深烙印在全世界每一个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直播的人心底。

如今15年过去了,世贸遗址成为绿意盎然的纪念广场,不远处,新的世贸大厦已拔地而起,纽约仍然是一座欣欣向荣、快节奏、多元的繁华大都会。但正如法新社特稿所形容的,当年造成逾3,000无辜民众丧生的「9.11」事件,15年后依然没有真正完结。「9.11」之后,美国及其盟友以反恐之名,接连发动两场大规模战争,不惜血本追杀恐怖首脑,15年内已为战争支出16,000亿美元。西方各国为了防範恐怖袭击,建立以国家安全情报机构为核心的监控网路。无所不在的监听与窥视,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恐怖组织不但未被根除,反而如烧不尽的野草,愈加「茁壮」地成长;无论多少人被迫牺牲了他们最珍视的个人隐私及自由,依然无法阻止恐怖袭击「遍地开花」。

和恐怖主义一样危险的,是沮丧的民众因国家机器反恐无功而滋生的排外情绪。右翼保守政党为了选票,操弄民情,将恐怖主义简单粗暴地归咎于文明的冲突,利用媒体传播对其他宗教、民族的歧见,甚至提出彻底禁止特殊族群移民入境的荒谬政策。政客绝口不提恐怖主义诞生的根源其实在于长期不公义的国际秩序和地区强权政治,极其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及经济发展模式。正因为癥结如此複杂难解,恐怖主义才成为困扰世界的顽疾。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早已证明,无论是以暴制暴、报复性的军事行动,还是强行输出价值观的「民主革命」式外交,都不可能消灭恐怖主义,也不可能为冲突地区带来持久的和平。想要从废墟中重建和平的希望,倚靠的不是宣传某一方的「优越」价值观,而是在彼此尊重文明差异的基础上,持之以恆地进行沟通对话,管控、减少分歧,最终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战争和恐怖主义同样剥夺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同样会带来一个残破不堪的世界。也许,每一个曾经对战争与和平进行过思考的人,都应该亲身拜访一次纽约的世贸遗址纪念广场,看看那个反思池边、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的遇难者姓名,好好问问自己: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为我们后代建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才能对得起这么多无辜消逝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