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如此多蚊! 直捣蚊患老巢 一周杀一次

寨卡病毒疫情在东南亚蔓延迅速,新加坡确诊寨卡病例更超过300宗,作为旅游城市的澳门,出现输入性个案的风险因而大增,加上暑假期间外出的本澳居民陆续返澳,卫生局局长李展润昨日强调,会加强各个口岸的监测,全力做好把关工作。

与此同时,卫生局在全澳110个蚊患黑点,进行大规模灭蚊工作,且针对蚊子在一个星期形成的生存周期,由以往两个月进行一次的灭蚊工作,改为一周一次,一于把蚊子消灭于萌芽状态;而重中之重的蚊患黑点,则是曾经为「濠镜十景」之一,现今是废车场林立,旅客罕至但居民密集的青洲区。

全澳110个蚊患黑点中,青洲山蚊患之严重,可谓鳌头独佔中,卫生局昨日上山灭蚊。(杨淑菁摄)

继前日本澳确诊今年第九宗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远超去年同期的两宗,更为严峻的是,寨卡病毒在东南亚蔓延迅速,新加坡确诊寨卡病例超过300宗,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国均受影响,内地、香港和台湾亦出现输入性寨卡病例,疫情不容乐观。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前日在内部会议后,指示卫生局及社文司辖下各部门严阵以待,做好防範及应对措施。

卫生局昨日派员在青洲山进行大规模灭蚊工作,更改为一周一次。(杨淑菁摄)

寨卡潜伏一周 口岸难守护

当局是次应对疫情,卫生局局长李展润表示,一是在各出入境口岸加强监测,一是在本土进行治本的灭蚊工作。在口岸监测方面,由于本澳是旅游城市,输入性个案的病例无法预料,同时亦不可能禁止暑假期间外出的市民回澳,而且寨卡病毒潜伏期约一个星期,难以在旅客第一时间到埗就能发现病情,但承诺会加强口岸监测,包括飞机降落后进行机舱灭蚊。

灭杀蚊子于萌芽状态

另一方面,卫生局在全澳110个蚊患黑点,进行大规模灭蚊工作,但和以往两个月灭蚊一次不同的是,是次改为一周一次。李展润解释,因为蚊子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形成,改为一星期一次,希望在蚊虫孳生前就将它们消灭,同时呼吁市民勤清理积水,将蚊患减至最低,减低传播病毒的机会。

澳门疾控中心主任林松则表示,7月诱蚊产卵器指数为61%,处于高水平状态,蚊患情况应该会维持到11月中。

小小山岗蚊患处处

为了打击蚊患的最大黑点,卫生局昨日派遣重兵直击青洲区,而只有海拔54.5米高的青洲山,虽然山体矮细,却满藏「杀机」,山的四周存在不少废车场,场内「殭尸车」满布,弃置轮胎更是蚊虫孳生的绝佳场所,加上山坡又有人种菜,积水处处,而山坡下屋邨四周,垃圾随处可见,连未吃完的废弃饭盒都有,卫生环境之恶劣,公民意识之差,让人摇头不已。

但随着工作人员手持灭蚊「重型武器」到处喷洒杀虫药,满山乱飞的蚊子,于是大量死亡,虽然李展润称,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灭蚊,惟望将蚊患减至最低,但青洲坊会副理事长陈凤则认为,昨日是今年以来青洲首次大规模灭蚊,希望可将蚊患减低,尤其是青洲多弱势社群,抵抗力亦较弱,一旦被恶蚊叮出病来,后果堪忧。

有青洲居民形容,公屋青松楼与青翠楼之间的休憩区为「垃圾岗」,可见公民意识之差。(杨淑菁摄)

公民意识差助长蚊患

陈凤又称,青洲蚊患的确严重,甚至有人在山上种菜,导致有积水招惹蚊虫;至于区内居民乱掉垃圾,只能望民政总署多来巡查,以罚款收阻吓作用。

有青洲居民称,遇着下雨天会有特别多蚊虫及苍蝇,亦有市民形容,公屋青松楼与青翠楼之间的休憩区为「垃圾岗」,并反映平时上山晨运时,会被蚊叮到满脚皆是,虽然不担心登革热或寨卡病毒,但在家中一定要点蚊香,要不然会被蚊吵到无法睡觉,平时亦都会穿长裤或喷防蚊液,应对恶蚊滋扰。

对于青洲区环境卫生之恶劣,有街坊大表无奈,望当局加大罚则收阻吓作用。(杨淑菁摄)

青洲山很早以前被称作「绿岛」,随着社区发展及环境污染严重,已无昔日光彩。(杨淑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