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TP的骨感现实
儘管上月一度被对手腾讯超越,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仍然于上周五美股收盘后,收复亚洲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宝座。事实上,自本月5日G20杭州峰会结束后,阿里巴巴股价便一路上升,近半个月以来累计升幅达7.5%,市值膨胀181 亿美元,除了因美股受苹果刺激整体造好外,也跟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成功促使G20峰会在公报中提及eWTP有关。
eWTP 指的是「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是一个致力消除全球电子贸易障碍的非政府交流平台,马云的构想很宏大,他认为过去几十年来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的全球贸易,是由大国政府与大国企业掌控的游戏,只对全球20%的大企业有利,但世界经济的推动却要仰赖剩下80%的中小企业,马云希望透过电子贸易,让全球中小企业、想创业的年轻人、妇女,享受全球化的成果。用他的话说就是,「用一支手机就可以全球买、全球卖,如果2、30亿年轻人透过手机就可以做生意,世界经济会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这种「世界贸易大同」的理念并非曲高和寡,许多人认为这是世界经济难题的解方,他过去半年走访30多个国家,也受到许多欢迎,在他的游说之下,eWTP概念在今年B20峰会上被高度讨论,之后更成功写入G20公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要实现一个真正自由的网络交易空间,不能忽略多个国家正在进行网络审查的事实,尤其阿里巴巴发迹的中国,作为拥有数以亿计上网人口的国家,「网络长城」屏闭了亚马逊、谷歌、脸书等多个网站,隔绝了全球多个网络构物、网络行销的管道,这种情况难言「公平自由」。很难想像当eWTP进入实质讨论阶段,各国电商业者要在这上面花费多少时间,也遑论政府会不会有放弃网络管制的一天。
除了网络审查的现实难题,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国纷纷将贸易安全当做重要使命,许多贸易纠纷即使是大国主导的WTO 都无能为力,更别说是中小企业这样的「弱势群体」; 而马云理想中的eWTP,是一个民间主导的「对话平台」,想想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倡的TPP,如今都是失望大于希望,範围更大的eWTP 要由民间主导,恐怕难度更高。
eWTP知易行难,但孵化一条全球电子商务规则已经是大势所趋,各国政府仍然可以努力修法消除跨境电商受到的诸多限制,如订定税收、认证、标準、安全与融资等等规範,让更多消费者与中小企业及创业者获益。以本澳为例, 虽然发展起步较晚, 但本澳坐拥大量境外货品免税的优势,也与葡语国家连繫密切,如果政府能尽快解决第三方支付、跨境货物运输、税务上的难题,不但有助解决本地租金贵、人工高的难题,也能提供中小企业、创业者更大的市场与销售渠道,不啻是个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