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促当局严格执法 保障本地人合法就业权益

俗称「蓝卡」的外地僱员身份认别证制度在本澳实施多年,立法会议员李静仪认为,该制度存在比例不均、外劳薪酬低、无理解僱本地工人三大问题。

特区政府坚决打击非法劳工。图为警方拘捕多名黑工。(资料图片)

李静仪指出,政府现时虽然声称要求建筑业聘请外僱与本地工人比例最少为1:1,但实际操作情况上存在不少漏洞,而且当局监管力不足,就算比例不均亦无人知晓,造成建筑业界混乱和配对错位。她举例称,许多僱主收集本地人资料后,故意提高本地就业的门槛,只是为了申请更多的外劳配额,令本地工人沦为替工,而且僱主聘请本地人时故意作短期的工种,长期的工种却交由外劳,形成本地人失业后,外劳仍有工开的反常情况。她建议,当局应紧握手中的行政决定权,不要再出现剥削本地人的情况,应由外劳优先退场。

另外,僱主常聘请外劳的原因,是外劳的薪酬偏低,据官方资料,外劳最低工资月薪11,700元(日薪450元,澳门币,下同),但本地员工平均日薪可高达1,000元,导致外劳比本地工人更受欢迎的情况。

李静仪更透露,有僱主名正言顺告知本地工人,待外劳的申请获批核便会将其解僱,这种情况在本澳算常见,虽然有些僱主会「炒得比较有技巧」,用其他较可接受的理由作解僱,但仍会造成工人间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