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通胀利民生

本澳通胀今年持续放缓,据统计暨普查局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月的综合消费物价指数(俗称「通胀率」),按年升幅进一步收窄至1.65%,是自 2010年1月以来最低, 反映在世界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特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对抗通胀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减轻了通胀对居民生活负担所构成的压力。

回想赌权开放后的十多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增长,本澳通货膨胀率亦节节攀升,2014年更升至6%,当时百物腾贵,物价高企,中低阶层居民尤感生活压力加重,结果造成较多市民北上购物,对通关、交通等方面带来巨大负担,严重影响市民生活质量。高通胀持续多年,坊间极为期盼当局推出有效措施,引导市场物价逐渐趋于合理,进而提升民生综合水平。

同时,澳门作为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经济体,通胀的变化往往由市场因素所决定,加上本澳缺乏独立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特区政府在平抑通胀中可使用的政策手段。

儘管如此,特区政府仍是不遗余力地去应对通胀,努力纾缓居民在通胀下的生活负担,随着世界经济放缓,本澳经济自去年起进入调整期,特区政府适时推出多项民生纾困措施。

例如本年度《施政报告》明确继续实行现金分享、发放教育津贴、调升敬老金和养老金、补贴电费、退税、减免多种税费等,缓解因物价上升对居民所产生的经济压力,以及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此外,特区政府又积极开拓更多元的食品货源,努力稳定食品供应和价格的方法,令整个食品市场价格儘量回归至居民的合理期望。

虽然本澳通胀率已取得明显降幅,但情况尚不容乐观,当局应责成有关政策研究机构,对通胀回落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连续回落是否预示通货膨胀即将全面纾缓,同时持续关注消费市场走势,慎防澳门走入通缩困境。另外,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检讨商品供应的上中下游各环节,并出台相关措施,严厉打击不合理抬价及市场垄断行为,维护自由市场秩序。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特区政府的施政理念, 特区政府应在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前提下,继续在一定程度上纾缓通胀压力,帮助广大居民可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