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公共设施只是最低要求
一亿澳门元可以做些甚么,原来真的好少。根据审计署昨日针对休憩设施管理工作的《审计报告》,抽查十个公园及休憩区,发现民署管辖的多处地点地砖爆裂下陷、健身器材生鏽摇晃,甚至弃置于人行路的垃圾都数天无人清理,不但卫生环境恶劣,更对市民存在安全隐患。夸张的是,这些设施不是无人管,民署单单在2015年针对市民休憩用途的设施,就花费9,876万元的维护与清洁费用,其中外判的清洁费超过4,400万元,高额的开支竟换来废墟一般的设施,若是有长者或儿童因此受伤,政府要赔上的不只是金钱,更是民众对政府仅存的信任。如果人们在自家附近的公园活动都要提心吊胆,如何奢谈要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呢?
事实上,民署辖下各处都会对公共休憩设施或公园、步道进行例行巡查,公园处每天巡一次、绿化处每周巡一次,城市设施维修处也会每周或每两周巡查一次休憩设施,按理应能尽到维护责任,但根据报告,审计署抽查的十处地点中,西湾湖广场及其周边、祐汉街市公园及南澳花园休憩区发现多达30个问题,民署竟称有28个在巡查时都未发现,其中11个问题审计署更早于2014 年4月已通报民署跟进,竟然一直到今年3月仍未有改善。民署回应称,西湾湖地砖爆裂,是要等埋轻轨工程;垃圾没人清是欠缺公民意识;巡查没发现是因为人手不足;人行路泥泞是因为老天下雨;消防栓玻璃门破裂不属于工作範畴,总之就是看不见、听不到、人不够、天的错、不关我事。
人民对城市的观感,除了生计就是生活,在工作、上学之余,市民更需要一个完善配套的休憩空间,而建设、维持这些公共空间的安全、卫生及良好运作,是对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用人民的纳税钱投入大量公帑,每年花费近亿元却得到如此结果,民署作为管理休憩用途市政设施的专责单位,须检讨人力安排、巡查制度、监管力度外,对于外判服务也需要有力的监督,避免浪费公帑,陷入恶性循环。
民署更有必要交代9,876万元的开支究竟如何使用,维修保养服务开支逾3,767万元,多半是外判维修,还不包括民署员工自行维修的开支;逾4,400万元用在绿化管理与清洁服务,究竟外判给谁?有无监管?有哪些花费细项?都必须一一釐清,释除公众疑虑。
此外,公共空间是文化的一环,全民都有责任爱护,除了举手之劳保持环境清洁外,若发现公共设施损坏,也需要随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如果长时间无人处理,也可以向其他单位、议员或媒体投诉,给公共部门形成压力,让官民有更多沟通,共同提升及维护公共设施的安全与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