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时代

美国总统大选第一场辩论会落幕,结果不出大多数人预料,专业政客希拉莉的表现较电视名人特朗普更胜一筹,她在政策阐述、攻击对手、甚至风度方面都显露出从政多年吸收的经验,让特朗普显得急躁而紧张,虽然未说出更没下限的话,但言辞空洞、矛盾的弱点表露无遗。辩论会上的希拉莉像是个知识菁英,而特朗普则看来像个乡巴老。可是环顾四周,你不得不承认抓住当前世界主流趋势的人,其实是特朗普,他更像是那个与时代精神并进的人,希拉莉则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相当悲观的集体焦虑中,经济发展迟缓、外来移民过多、恐怖主义盛行,他们信奉的民主自由没有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在英国,前独立党党魁法拉吉主导的脱欧为他开启政治第二春,大言不惭的在欧洲议会羞辱其他议员,同样主张脱欧的前伦敦市长约翰逊成了英国外交大臣; 法国极右派政党领袖勒庞,靠着反对外来移民使她的政党成为国会的重要势力; 德国总理默克尔拥抱难民,其政党却在地方选举遭遇严重挫败。毫不意外,法拉吉与勒庞都公开支持特朗普。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被喻为穆斯林世界的民主典範,如今却在国内展开大清洗; 菲律宾总统迪泰特骂奥巴马是「婊子养的」、对欧盟竖中指,在国内实施血腥扫毒,这些人都是民选领袖,不论西方媒体如何批评他们违反人权、蔑视法律,他们各自在国内都有极高的支持度。甚至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经历了五年内战,国内仍然有大批死忠支持者。

在这个世界里,太多高远的理想已经与民众的生活脱节,默克尔或许是欧洲当之无愧的领袖,但许多德国人却将她视为背叛者。人们恐惧的是恐怖分子不知何时会杀到家门前、担心赖以维生的工作会被哪个外来移民以更低的薪资抢走,更害怕国家经济被拖垮,社会保障一夕间失灵,这些焦虑都让选民更渴望一个强而有力的领袖,而不是一个冷静地阐述经济政策的政治家。

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今次大选辩论,希拉莉用辞精準但无法鼓动人心,特朗普虽满口胡说八道,但他的直接对很多选民而言具有精神疗效;即使是很了解政策的专家学者,都需要细心咀嚼希拉莉的说话才能听懂,而特朗普不时插话,左一句俄罗斯右一句中国,虽然语无伦次,却更容易进入听众的耳里。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时代,无知已经成为一种力量,希拉莉没有奥巴马能够振奋人心的演说魅力,恐怕是支持自由民主的人们最大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