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千里送电池到设置50收集点 台女一席话 电池回收大变天
本澳每年产生约7,000公吨包括电池、手机、打印机、电视机……等电子废物,如此庞大且对生态产生污染的电子废物,当局曾透露会开展电子废物的拆解测试,以审视未来电子废物的流向、特性和产量等,建立回收机制,惜至今仍未有任何实质措施出台。电子废物拆解未有下文,换言之,大部分电子废物就只有焚烧这最不环保的一条出路。
但就在月许前,一名居澳台湾女子在社交网站的一段贴文,竟然改变了环保局一直以来收集废弃电池的做法,改由以往须亲赴凼仔收集站投放,变成在全澳50个垃圾站设置收集点。如此破天荒的改变,不是由环保人士历年努力促成,而是由一名居澳台湾人的评点而竟功,亦可谓异数之至!
环保局未有设置废弃电池收集点前,人们只有亲自跋涉到凼仔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投放,且还要事先预约! (陈骏骐摄)
特区政府在《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到,环保政策是施政方针重要的一环,但早前有议员称,有人因无法接受将旧电池丢到垃圾桶,之后运往焚化炉任由焚化,所以打电话到环保局询问有何较环保的途径处理?但所获答案竟是要网友到凼仔北安填海工业区处理,且需要预先预约!
事件一闹大,环保局的政策被人狠批「得个讲字」。未知是否因相关投诉,环保局近日指已在其办公大楼设置收集点,且未来会在超过50个公共垃圾站设置废弃电池收集点。
三阶段落实收集点
环保局昨日发出新闻稿指,已于澳门马交石炮台马路11号至11号D 邮政大楼地下接待处,设置废弃电池收集箱,未来将增设更多收集点,鼓励市民实践环保行为。并计划于短期内增加收集点,首阶段在超过50个具条件的公共垃圾房设置收集点,下阶段推广至政府部门的对外服务点,第三阶段计划推广至超市及有物业管理的楼宇。
环保局解释,由于目前在澳门产生的废弃电池数量不足以形成相关回收产业,故现阶段以无害化处理较为合适,在条件成熟时,计划透过区域合作方式将废弃电池作资源化处理,目前环境保护局正积极推进有关工作。
环保局计划在全澳具有条件的垃圾站,设置50个废弃电池收集点。 (资料图片)
收集电池种类
现时有关收集工作主要是接收日常生活常用的一次性电池(包括筒形及钮扣电池)及充电池(包括锂离子Li-ion)、锂聚合物(Li-polymer)、镍氢(NiMH)及镍镉(NiCd)电池。
记者昨日到环保局了解,有职员表示,除了一次性电池外,市民可在弃置的电池,如手机或相机用电池,以及充电池的接触点上黏上胶纸,防止金属接触点在储送或运送的过程中触碰,造成短路的危险。
市民以后若要弃置电池,可往马交石炮台马路11 号至11 号D 邮政大楼地下接待处的收集箱投放。 (梁佩茵摄)
汽车用电池须特别处理
至于收集到的废弃电池,会运往澳门凼仔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以适当比例的水泥、水、螯合剂等一起搅拌作固化处理。至于其他类型电池如汽车用铅酸电池,由于危险性较大,事前必须与环保局或澳门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联络,以确定收集方式。
位于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外,其中一个巨型垃圾桶是专门收集废弃电池之用。 (陈骏骐摄)
环保局最后称,源头减废是减少废弃电池产生的最有效方法,呼吁市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鼓励以充电式电池代替一次性使用的电池,符合成本效益亦更环保。
疑引发环保局改变收集废弃电池的措施,极有可能源于今年8月30日一名居澳台湾女子的一段网上贴文。(互联网图片)
学者批假环保 所有废物「一镬熟」环保局反驳 电子废料固化处理
究竟本澳的电子废物回收后会如何处理?澳门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直指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不增反减,批评环保局假环保,电子废物没有分类,而是「一镬熟」全部焚化,直接释放致癌物质「二噁英」。但环保局则反驳,电池及电子废物等,处理厂均以固化处理,以减少因焚化而产生的有毒气体。
何伟添批评环保局假环保,其实把所有电子废物一併焚化烧毁便算。 (梁灿旭摄)
何伟添批评,环保局只做表面功夫,以回收电子废弃物为例,位于凼仔的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的确有数个供市民分类投放电子垃圾,不过处理方法则是一同焚化,让诸如电芯、光碟等电子废弃物在烧毁中,释放出有毒的致癌物质「二噁英」,他批评如此做法不过是假分类。
与邻近城市相比,何伟添直言,香港该方面的废品处理手法十分先进,香港以环保园为回收再造业提供土地营运,为回收废品再分类然后处理,反观澳门早年亦有就批地兴建该类型分类处理厂,不过最后亦不了了之。
反驳何伟添 处理电池非焚烧
环保局回应坊间对「假环保」的质疑,指特殊及危险废物处理厂主要利用高温焚烧一些特殊的可燃废料,如废旧车胎、固态及液态危险废物、动物尸体、医疗废物、油渣沉澱物等。并声称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会在排放前喷入活性碳吸附,最后再通过除尘器去除当中微粒,经烟囱将已处理的气体排放。
至于不适合作焚化处理的废物会以固化的方式,将需要作固化处理的废料混入适当比例的水泥、水、螯合剂等一起搅拌作稳定化处理。环保局日前则以书面回应,否认何伟添的说法,指电池及电子废弃物等,处理厂均以固化处理,以减少因焚化而产生的有毒气体。
有人惊讶长途跋涉去回收 有人万水千山嫌烦不屑做要为废弃电池作「善后」处理,究竟本澳市民有何看法?他们又会否知道怎么做?本报在街上随机访问两名市民访问,结果相当出人意料之外。
曾在台湾升学的林小姐表示,台湾在环保等相关工作相对较完善,亦是在台湾得知电子废弃物应作分类处理,台湾会在便利店设有回收电池的收集箱,方便市民处理废弃电池;但在澳门则未有发现相关的回收设施,知道要为电池分类处理,需要亲身前往凼仔投放时,表示相当惊讶。
刘先生称,虽然知道若不适当处理废弃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过家中的即弃电池仍然当成一般垃圾处理,因为政府没有为分类提供相关的设施及推广。刘先生又称,知道可把废弃电池往凼仔投放,但就不会这么做,因为觉得费时及麻烦。
市民刘先生不知道需要亲自到凼仔方可为电池分类,但他称即使知道,亦因麻烦而当成一般垃圾处理。 (梁灿旭摄)
市民林小姐曾在台湾升学,知道废弃电池应分开处理,对于澳门过去要亲往凼仔处理,表示相当惊讶。 (梁灿旭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