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不能再等
本澳现时每年生产电子废物约7,000至10,000吨,但却欠缺回收服务,若随处乱丢,定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务之急,是採取行动,实施回收电子废物。
自从一名由台湾来澳女子,要丢弃一粒旧电池,致电环境保护局查询哪里有回收箱,获答覆要到凼仔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并遭劝告少用即弃电池,台湾女子将经历在社交网站上贴文,引起社会热议当局的环保政策,环保局才「积极」回应,但实际上仅是很小很小一步,只是除凼仔特殊和危险废物处理站外,再于马交石炮台马路11号邮政大楼地下环保局接待处,多设一个置电子废物收集箱,并宣称「计划」在超过50个具条件公共垃圾房设置收集点,日后推广至政府部门对外服务点及超市和有物业管理的楼宇,同时呼吁市民源头减废,使用可循环再用电子产品,非必要不新购电子产品。
但「计划」没有提及可能的实施日期,予人感觉是停留于宣传。早在六年前,当局发布《澳门环境保护规划(2010-2020)》报告,提出设计澳门电子电器废物回收处理方案,制定电子电器废物污染环保防治管理文件,但至今仍未有方案或防治管理文件出台,设置电子废物收集点「计划」若一再拖延,没有便捷回收途径,电子废物随处乱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前任环保局局长韦海扬曾坦言,回收电子废物不难,但须解决回收后的后续处理问题,正在探讨透过区域合作模式,无害化处理电子废物,但后续工作不易行,路程漫长。
要为电子废物找到一个处理方案,可能仍需一段长时间,目前当务之急是提供便捷途径回收电子废物,可採取短期或临时措施,仿傚其他地区,利用民间力量,在便利店、超市、报摊、社团服务中心、大厦管理处、巴士站,以致政府办事处,广设电子废物收集点,先行收集电子废物,集中存仓,以待觅得处理方案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可行途经,是透过政府资助回收业,进行回收及处理电子废物。本澳每年生产电子废物7,000至10,000吨,数量实不少,现今科技日新月异,各类电子产品已成为家庭及个人生活必须品,科技产品推陈出新速度加快,新款电子产品如智慧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吸引消费者赶潮流追新款,同时加快汰旧率,电子废物肯定会进一步增加,当局需急谋对策处理电子废物,保护环境,不能再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