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万公斤问题大闸蟹流入本澳 民署暂停入口申请并指令停售

民政总署昨日就香港验出部分大闸蟹产品二噁英超标情况,採取一系列的跟进和预防控制措施,证实自今年9月至今,入口本澳大闸蟹总数约10,200公斤,其中约2,800公斤经由香港入口,均属是次问题进口商「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所提供,涉及本澳入口经营商共有七间。民署指令已流入本澳问题大闸蟹之入口和零售商停售及回收有关产品,并暂缓涉事进口商「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及「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入口产品的申请。

民署昨日早上已派员到经营大闸蟹的店家进行稽查,通知涉事商户停售及回收。圆图为市面出售的大闸蟹。 (杨淑菁摄)

民署表示, 高度关注事件, 除即时暂缓来自「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及「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进口商入口产品的申请外,食品安全中心昨日派员到本澳涉事的入口零售商,指令停售及回收有关产品,商户亦配合民署工作,即时停售和封存,并承诺向下游商户回收问题产品。

民署称将持续跟进有关情况,并与内地和邻近地区保持联繫,防止问题产品流入,保障公众健康,同时亦呼吁市民小心饮食,避免和减少食用货源不清的食品。

香港验出超标的大闸蟹,分别来自「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有限公司」(上图)及「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下图)。 (互联网图片)

验出二噁英最高超五倍

据香港食安中心公布,今年9月下旬在市面抽取五个大闸蟹样本,测试其二噁英及二噁英多氯联苯含量,结果当中两个样本分别含有11.7皮克及40.3皮克二噁英,较可接受标準6.5皮克高出八成及五倍。超标样本来自吴江万顷太湖蟹养殖公司及江苏太湖水产有限公司。

民署昨日发出新闻稿称,涉及本澳入口经营商共有七间,分别为广福兴、宏基行有限公司、顺记鱼栏、新苗超级市场一人有限公司、天龙行(永利鱼栏)、新胜记贸易行及郑忠记海产冻肉有限公司;另有7,400公斤大闸蟹则由内地直接进口本澳,由其他注册养殖场所提供。

经营商反对盲目跟香港

其中一经营商回覆本报查询时表现深深不忿,认为民署在正常程序上应先查明本澳大闸蟹确实有问题再停售,而不是盲目跟随香港做法;他提到内地跟香港的标準可能不一,质疑在进口本澳时不验清楚,到香港发现问题时才指令停售,程序混乱;他认为该批大闸蟹已经取得国家卫生证明,照理应不会有问题,民署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大闸蟹有问题。经营商又称,本来今年市道已经不景气,生意比去年减少50%,现在再发生二噁英事件,相信会再减少15—20%,店家估计损失几万元。

学者怀疑保鲜剂出问题

为何大闸蟹会含有二噁英?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分析,海鲜水产在运输过程中,为保持新鲜而添加一些保鲜剂(如孔雀石绿),但只要浓度超出限定或数种化学物质混合就会产生二噁英。

人体长期摄取二噁英会引致慢性中毒,可影响生育甚至致癌,澳门外科学会理事长朱文立解释,二噁英对癌症有影响,但各地标準不一致,有机会引致白血病或多发性骨髓瘤,但没有确切指标,小量吸食二噁英并无太大影响,但提醒二噁英为脂溶性,于体内有积聚作用,故不建议长期食用含二噁英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