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服务十年规划》文本公布 委员关注语言治疗师短缺
康复事务委员会昨(9)日举行本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公布《2016至2025年康复服务十年规划》正式文本,规划涵盖医疗康复、预防和鉴定、教育、住宿照顾、无障碍通道设施和交通等13个服务範畴,以及约350项行动方案,计划将分短、中、长期阶段推进。当中有逾四成行动方案为短期计划,于今明两年内实施,部分已于今年落实。
康复事务委员会于昨日在本年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公布《康复服务十年规划》的正式文本。 (李亮希摄)
社会工作局社会互助厅厅长蔡兆源提到,《十年规划》中期阶段将探讨引入导盲犬的可行性,现时全球导盲犬供应紧张,因可用品种只有拉布拉多犬、黄金猎犬及德国牧羊犬三种,目前内地约有90只、台湾约有50只及香港约有30只导盲犬,引入本澳需在培训、保健及在法律上作调整,需再作研究。
多位委员对治疗师,尤其是语言治疗师人手短缺表示关注。澳门职业治疗师公会理事长郑社建指出,教青局的语言治疗师十年来未有增加,一直维持在五、六名人数,但需要语言治疗学童人数却每年递增,目前人手难以应付需求,希望教青局能多加招聘,以及鼓励中学生选读语治专业,尽快增加人手。
澳门聋人协会总干事刘雪雯同样认为有迫切需要增加语言治疗师人手,又指儿童早期发现及语言治疗相当重要,但《十年规划》中的短期计划中未有相关规划,冀当局尽快完善。
教青局教育心理辅导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周佩玲回应时指,现时当局语治师有70多位培训人员,短期内亦会聘请民间机构的语治师到学校服务。另外,委员王国英提到,目前无论是公共或私人停车场内的残障人士留用车位,经常被普通私家车佔用,当局需正视,亦需提升公众的意识及着重这方面的公民教育。交通局交通管理厅厅长罗诚智回应指,未来亦会研究加大违规罚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