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或新生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完最后一里路的有时候是你的对手。很难想像一个能选出奥巴马的国家,竟然也能选出特朗普担任总统,若摊开大选得票地图,东岸和西岸零星几个州的点点蓝光被中间幅员辽阔红海所分割,美国的分裂如此明显,却始终被民主与自由的迷雾所掩盖,直到特朗普这样的非典型人物出现,才让美国人意识到潮水退去的尴尬。
很多人说这次美国大选谁当选都一样,美国都会面临分裂。事实上,美国民主与繁荣的样貌,建基于独特的包容制度,保障私有财产、保障言论自由,防止一党独大,保障大部分人可以受教育、参政,令一国元首不可能无视人民的诉求,专断独行。然而,特朗普其人及他使用的竞选方式,都在挑战美国的上述价值,这种分裂前所未有,也与希拉莉胜选造成的分裂不同。
特朗普用煽动仇恨的方式竞选,仇视希拉莉,仇视拉丁族裔、仇视伊斯兰教,这种排外的民粹主义思想与大独裁者或军阀没有甚么不同,更让人想起德国纳粹希特拉。美国媒体曾在佛罗里达州进行一项调查,有40% 的特朗普支持者相信希拉莉是个「恶魔」,19% 觉得「不确定」,对于美国现存体制的看法,41% 的受访者认为大选被操控,而希拉莉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资助者,应该被「关起来」。
特朗普不是第一个靠着分化社会获利的人物,但他藉由妖魔化对手,利用民众对现况的不满,践踏保障弱势的底线,将美国原本值得尊重的多元包容氛围破坏殆尽。
问题是,特朗普终究不是希特拉,特朗普说的话和他本人之间没有必然的连结,他善于表演,当他知道民众需要甚么或做甚么的时候,他就会这么做及这么说,因为政治演化到一种程度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表演,特别是在民主社会。信息本身的流传就很有诱惑性,不论这个信息背后有没有真相。
美籍德裔哲学家汉娜.鄂兰曾经指出,表象驱动着政治,政治本身就是戏剧,而流行语及口号最终都会取带正经的政治辩论。
美国终究是倒在了这波民粹主义反建制、反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奥巴马领导的美国政府没有即时採取足够措施,正视上百万家庭失业、房屋断供被没收,本应自食恶果,但是败给特朗普,却是对美国两党政治的致命毒药,共和党屈服于特朗普,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而让特朗普当选的美国选民,也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很享受特朗普提供的政治表演呢?如果我们不能控制的受到这种表演迷惑,政治体制或者民主体制到底意味着甚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