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区两年四起火 废料比天高 隐患鬼神惊

凼仔机场大马路的建筑废料堆填区,已成为本澳一个愈来愈恶化的「癌症巨瘤」;昨日初步怀疑有人遗下一个小小烟蒂,就此点燃一场熊熊大火,由于现场没有消防喉栓,消防员接报后,只得由一公里外拖喉进来灌救,两分钟后将火势控制,一场大火虽然扑灭,但深埋其中的安全隐患,又哪能轻易消除?

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上月指出,他2014年底来澳就职时,堆填区已达14米高,两年下来,又放高至20米,他担心最终有倒塌的一天,到时候会好「大剂」!然而,更「大剂」的是,堆填区由2002年年产25万立方米建筑废料,至去年飙升至400万立方米,还未计算每日堆放80立方米的生活垃圾飞灰,但政府对这愈堆愈高的恐怖垃圾山,竟是束手无策!

凼仔机场大马路建筑废料堆填区,垃圾愈堆愈高,连昨日在内,两年内已发生四宗严重火警,隐患严峻。 (欧阳振华摄)

凼仔机场大马路的建筑废料堆填区,昨早再发生火警,现场消息称,昨日中午时分,有堆填区工作人员发现大量浓烟由废料堆冒出,随即引发大火,于是马上报警求助。

拖喉一公里救垃圾火

消防员到场后,发现火场面积约十乘15米,起火的废料堆是第二层(第一层用沙掩埋填平后,再在上形成第二层);不过,由于火场距离堆填区入口约一公里远,而最近的消防喉栓,就在入口处,消防只得花费较长时间,由入口处拖来约一公里长的消防喉,才能展开救火工作。

消防员出动三条消防喉,而环境保护局人员亦在场以挖泥机挖开废料,方便消防员洒水灌救,幸起火位置并无堆放炉渣或废旧轮胎等焚烧时会释出有毒气体的物品,灌救约两分多钟后,火势已被控制。记者赶抵现场时,大火虽被救熄,惟消防员仍继续洒水,慎防死灰复燃。

由于当局迟迟未落实建筑废料用者自付计划,形成倾倒废料问题日益严重。 (欧阳振华摄)

无良人士乱弃烟蒂

据现场指挥的一等消防区长陈志文称,初步怀疑有堆填区使用者在倾卸废料时留下火种引致;亦有消息指,有人见现场堆填区,吸烟后懒得熄灭,就随手丢弃未熄烟蒂。消防又指,事件中无人受场,亦未对堆填区运作造成影响。

起火的堆填区离开有消防喉栓有一公里远,消防单是拖喉灌救,已耗费不少时间。 (欧阳振华摄)

消防工程本月底完成

鉴于不久前上址堆填区发生数宗火警,环境保护局听取消防部门建议,会对堆填区的消防设备进行改善,之后已与工务部门进行沟通,打算在堆填区内适当位置,分阶段加装消防喉栓,工程上月27日已展开,而第一阶段的消防设备,预计本月底完成,随后工务部门会在堆填区内建设公共道路,方便消防车辆等重型车辆进出,同时再开展第二阶段加装消防喉栓的工程。讵料离本月底不足三周,就发生上述火警。

一等消防区长陈志文称,初步怀疑有人缺德乱丢未熄烟蒂导致火警。 (欧阳振华摄)

堆填区发生火警事件簿

由2015起至今,凼仔堆填区共发生四次火警。在今年5月堆填区内的可燃物暂存区火警最为严重,烧足11小时,消防奋力扑救才完全救熄。引起外界对火警造成的环境污染、堆填区救火水源设备等问题的关注。

其实,环境保护局2015年已在堆填区内加设防火带,将不同物料分开堆放,今年5月与工务部门沟通后,打算在堆填区内适当位置安装消防喉栓。

另外,环保局亦会与消防局协调,为堆填区工作人员持续举办防火讲座及其他相关培训。并呼吁堆填区使用者,应确保运往堆填区的建筑废料勿留下火种,以免引起安全问题和影响堆填区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