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子女很少关心父母 亦师亦友 亲子关係可破冰
澳门中华学生联合总会(下称学联)一项「澳门中学生亲子关係调查研究报告」发现近60%受访学生「很少」或「从不」主动关心父母,而过半受访学生表示,父母对自己「很少」或「从不」充满信心或感到满意。报告指出,由于父母处于传统权威家长姿态,若要改善与子女关係,不妨「换位思考」,放弃权威姿态,建立亦师亦友的亲子关係,加深父母与子女的相互理解和关心。
学联前日发表有关本澳中学生亲子关係调查研究报告,建议父母与子女建立亦师亦友关係。 (梁佩茵摄)
调查于今年3月14日至5月13日进行,对象为本澳16所学校全日制中学生,共收集881份有效问卷。学联副理事长黄倩玲、时事关注委员会副主任锺嘉怡、时事分析员梁思雅,前天(5日)下午4时在学联青莘交流站公布调查结果,发现近60%受访者认为父母与自己关係「非常好」或「比较好」,仅6%受访者表示「比较差」或「非常差」,但只有11%受访者「经常」主动关心父母。
报告又称,在受访中学生眼中,父母对中学生子女满意度和信心度不佳;中学生犯错时,父母能给他们正确引导的总体情况亦较差。总体而言,本澳中学生与父母发生矛盾的频率不高,有62%「很少」与父母争执,当出现矛盾时,近60%受访者归因自己与父母对事物看法不同。
此外,本澳有70%中学生生活在父母双职家庭,其中至少近半数父母从事轮班制工作,报告指父母从事轮班制对亲子关係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并不明显。
调查报告建议中学生的父母应转变传统权威家长姿态,建立亦师亦友的亲子关係,且应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成功与失败,并建议父母可「换位思考」,加深父母与子女的相互理解和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