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人们
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令美国媒体陷入集体癡呆状态,未来恐怕还要继续崩溃好些年,在过往的选举中,即使两位候选人民调差距再大,也不曾出现像今届选举一面倒偏向希拉莉的情况,而多间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更罕见地打破中立传统力撑希拉莉,特朗普则在没有党内大佬支持、媒体一面倒负评的情况下赢得选举,而且赢得很漂亮,这究竟是出了甚么问题?
每一场选举都是一场媒体大战,然而以传统观点来看,希拉莉在这方面可说遥遥领先,多数菁英传媒面对特朗普这种非典型候选人,早早表态力撑希拉莉,而不论偏左偏右还是中间,选举期间报道最多的还是特朗普的负面消息,性侵丑闻、口没遮拦、不缴税,各种政治不正确,无一不被拿出来反覆播放。美国媒体研究中心曾统计,两党党代表大会结束后的12周,91%有关特朗普的报道都带有敌意,但对希拉莉的「电邮门」事件、名下基金会丑闻等则是轻轻带过。
美国媒体一向自诩「无冕王帝」,但他们这次为民众作出选择,在关键时刻作出关键评论,最终却导向了他们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选举期间主流传媒讨论最多的是移民、宗教、多元文化、性别少数,这些特朗普不屑一顾,而希拉莉侃侃而谈的议题,出现在电视画面或报纸版面上的希拉莉支持者个个都是大明星,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追求崇高的价值,然而收看电视的民众,可能既不是有色人种,也不是少数族裔,不是穆斯林或性别少数,却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在中西部的「铁鏽带」(没落的工业带),这里的白人是真正的弱势,却不被提及,他们听见特朗普说要帮他们把工作抢回来,听见媒体分析自己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民众,也听见希拉莉说过支持特朗普的人一半都是让人不齿的,另一半是可怜之人。
这些人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很少被希拉莉或主流媒体正面对待,当全世界都在批评特朗普时,他们只好选择甚么也不说,他们看见阶级的区分就是那样赤裸裸的摆在那里,却未必感受得到性别少数、移民或者有色人种遭到甚么迫害,这样一股沉默的螺旋帮助特朗普袭捲了宾夕凡尼亚州、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及密歇根州,奠定了特朗普问鼎白宫的基础。
数十年来的全球化进程,塑造了多元、平等、自由贸易等与上层阶级利益的价值观,也培养了媒体对「政治正确」的基本理解。特朗普在胜选之夜发出的推特说着,「我们国家被遗忘的男人和女人,将再也不会被遗忘」,或许是这场选战最好的注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