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该为谣言负责吗?
不少人将美国大选的结果怪罪社群媒体,选举期间,「调查希拉莉电邮门事件的探员被杀」、「教宗公开支持特朗普」等假消息病毒式地在脸书、推特上疯传;美国媒体曝光,马其顿几名青年,靠着在脸书发布假新闻而日进斗金,人们认为社群媒体强化了骗局,脸书就这样被推上风口浪尖。
几位马其顿青年毫不讳言,要为网站带来更多人流,在脸书上广传不可或缺。这也是如今许多传统媒体的转型模版,广告投放量逐渐转移到新媒体的时代,社群媒体和搜寻引擎可以直接把观众卖给你,而且无比精準,脸书不必僱用任何一位记者,就有数不清的内容在网页上流动。内容生产者变成马戏团员工,玩命地变更多花样,但赚更多钱的永远是脸书。
传统媒体的崩溃可想而知,新闻是一种知识传播的行业,这种工作原本就很困难,专业、複杂的东西没有人想看,点阅率差,媒体人饿死; 即使有人想看,但一不小心造成反效果或得罪人,媒体人还是饿死。缺乏永续的财务模式,形成了媒体行业的责任真空状态,媒体认为钱都是脸书在赚,脸书才有责任; 脸书却认为自己只是间科技公司,所以也不需要负责。
事实上,脸书曾经僱用一批人筛选趋势文章,但当保守派指控这些人存在左派偏误时,脸书将他们开除,用演算法代替人力,这几乎立即造成一些错误,但如今要朱克伯格重新使用人力,并不实际。朱克伯格本人也说,脸书从不想扮演仲裁者。
朱克伯格始终宣称人性本善,错误自然会有人纠正,认真严肃的内容终究能让人回头,但事实是,教宗支持特朗普的假新闻被分享了86.8万次,闢谣的文章只被分享了三万次,朱克伯格也只能在言论自由面前,对谣言举手投降。
把矛头对準脸书,救不了传统媒体。脸书的演算法不透明,其筛选资讯、蒐集用户讯息的模式值得被警惕,然而要将选举结果怪罪脸书,或许只是传统媒体的情绪反应,毕竟当年奥巴马当选时,人们都称讚他运用新媒体足堪典範,当阿拉伯之春透过社群媒体推翻独裁者时,我们又将之誉为脸书革命、推特革命。
其实脸书从来没有变过,它早就告诉我们人们更喜欢的是个性化的社交讯息,它让人们接收到的是商业结构和受众偏好筛选出来的资讯,而非知识精英试图改变公共舆论而生产的内容,但足堪告慰的是,脸书演算法再强大,内容仍然是由人生产出来的。脸书的「单点故障」,其实也是媒体产业的当机,新媒体与传统舆论场的两极化发展,甚么才是新媒体时代的「公共空间」,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