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的末路 是RCEP的新生?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当地时间1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在自由贸易受到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今次会议的灵魂人物不是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或极有可能取代美国地区主导地位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而是根本不会出席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大家都在等待特朗普上任后为「国际自由贸易」重新定调,在这个尴尬的时刻,各国领袖免不了交头接耳,先别谈TPP了,你听过RCEP吗?
许多分析认为,跨太平洋伙伴关係协定(TPP)可见的失败,将提供中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係协定(RCEP)一次绝佳的机会,重塑全球地缘政治版图。不过,包含中国在内,国际社会未必乐见TPP失败。
RCEP与TPP并非同等级的自贸协定,在降低关税部分,RCEP只提供较小的关税让步,对参与国家而言,实际的经济效益远低于TPP,而TPP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自由贸易标準,对环境、劳工、原产地及政府採购上做出多项限制,譬如规定越南必须允许组成工会、劳工得以合法罢工等,这些原则除了考虑保护发达国家劳工外,也出于削减贫富差距及人权的考量,儘管越南政府对此极不满意,但在庞大的经济诱因下仍然点头同意。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情况下,中国即使没有加入TPP,仍能分享到TPP成立的好处,譬如日本政府在TPP条款中达成40% 汽车零件原产地的条件,即保障了在中国及东南亚的零件生产厂,而相较于RCEP,一个没有大买主美国加入的自贸协定,意义不是很大。更何况TPP成员不排除在第二轮谈判纳入中国的可能性。
TPP死亡之后,目前仍在谈判中的RCEP确实吸引更多目光,但作为未来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蓝图,RCEP显得乏善可陈,这也是许多国家透露即使没有美国,仍要推动TPP的原因,无论是否可行。
TPP的生效要件写明,自协议签署起两年内(2018年2月前),12个成员国应完成国内程序,而若无法完成,六个以上成员国(GDP须佔所有成员国85%),代表美国(60%)、日本(17%)缺一不可,TPP看来真的是死定了。
然而最大的变数还在特朗普,儘管他在30年前就不断反对自由贸易,但作为一个商人,他非常明白如何在自由市场中获利,他真正反对的是对美国不利的条款,譬如汽车原产地及共和党很在意的生物製药保护期,如果在保障美国本地劳工权益的情况下,佔全球GDP40% 的自由贸易区实在没理由退出。从特朗普及共和党目前的态度看来,TPP已进入「插管状态」,特朗普会不会来个「髮夹弯」,全球都在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