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女王难平边境之乱

缅甸边境近日烽烟再起,多个民族武装混合营对缅军多处驻点实施连环袭击。在缅北棒赛勐古一带,双方交战,有流弹甚至落入中国境内,伤及无辜,中国畹町等地政府不得不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边境大力增派军警。自从去年10月,缅甸政府与八个主要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签订「全国停火协议」(NCA)之后,缅甸边境的村民重获难得的短暂安宁。但11月的缅甸大选过后,缅北风云再起,即便今年8月31日缅甸新政府召开首次「21世纪彬龙会议」,仍然无法阻止当地民族武装势力再度集结,自9月起局势愈发紧张,一场激战已是在所难免。

缅甸现在的战乱根源纵然是长期存在的国内民族冲突,但其背后亦少不了地缘政治的複杂因素。缅甸经历选举变天后,曾经被军政府囚禁的昂山素姬在中、美、日等国的支持下摇身一变,稳居新总统幕后垂帘听政,成为缅甸实际掌舵人。但缅甸军事集团仍掌控军队大权,拥有强大政治能量。为了扩大影响力及重新争取民众支持,缅甸军事集团深知只能依靠在缅北取得突破,才能获得更多政治资源,因此缅军在前线战事上表现积极,对民族武装採取高压逼态势。

与此同时,昂山试图藉先父威望,重新启动意在促进民族和解的「彬龙会议」。但由于缅军与昂山势不两立,缅甸政局呈现群龙无首的乱象,导致新的「彬龙会议」没有真正的协调者及「话事人」。因此纵然「彬龙会议」体现出平等对话及相互尊重的意涵,仍然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果敢同盟军等武装力量因不愿放弃武力,而拒绝出席会议,缅北实力最强大的佤邦武装亦在与会数日后,宣称遭到不公平对待,宣布退出会议。这些风波令与会各方之间丧失信任。再加上美、日等国由于对中国在南海採取积极维护主权行动深感不满,而在缅北军政府及民族武装发生各种冲突时,採取放任纵容的态度,以期为中国边境製造麻烦,导致缅北冲突一发不可收拾。

昂山素姬上台后,先于美日访问中国,在和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双方特别提到边境问题,可见昂山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平定边疆,中国的适当介入对于缅北重建和平至关重要。对于中国而言,缅甸内战若扩大,不仅对中国边境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大量难民涌入,亦会增加社会负担,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中缅关係可能因此生变,从而导致中国与东盟本就不甚牢固的结盟出现瓦解的危机,影响地缘政治框架及中国战略部署。因此缅甸北部的军事冲突不仅是昂山素姬政府急需解决的麻烦,亦是中国必须迎头面对的挑战。若中国能透过适度干预,重建边疆居民嚮往已久的和平,将不仅是中缅两国人民一大幸事,亦能促进中缅、中国与东盟关係发展,亦有助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固中国南下印度洋的重要战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