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来答问去 住屋问题未解决 一块砖头 难倒老中青三代
早前有民调指交通死结已一跃成为本澳的头号难题,但在昨日的行政长官《施政报告》答问大会上,多名议员先后向崔世安提问公屋兴建数量未兑现、公屋申请遥遥无期、做契缓慢、楼价飞升十倍、政府何时出「辣招」压抑楼市等,与房屋环环相扣的问题;换言之,哪管轻轨澳门段兴建有望,居民终极关心的,仍是何时能供断楼款,何时能上楼买一块「砖头」。
崔世安指出,不少夹心阶层用去收入的四成多供楼,对生活质素构成影响。图为本澳其中一个中上价的高档屋苑。 (资料图片)
行政长官崔世安昨日就《2017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出席立法会回答议员提问,在32名议员提问中,六名议员对房屋问题表示关注,而崔世安对本澳夹心阶层人士的住屋问题,最为重视,表示会推出措施纾困。
议员陈明金称,本澳人均月收入50,000元,收入中位数却为18,000元,反映贫富差距大,夹心阶层大部分无法享受援助措施,在职贫穷的确存在,要求政府提出包括住屋问题的针对性援助措施。
供楼佔收入至少四成
崔世安回应指,夹心阶层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住屋,家庭总收入中供楼或租屋的支出比例,平均佔收入超过四成,高于政府希望的水平,而且供楼时间长,影响生活素质。政府订出的《五年发展规划》,将尽最大力量在土地储备上,兴建公屋和私楼,达致供求平衡,让现时高昂的楼价下降。
政府指新城填海A区因供砂问题,影响填海以至建屋进度。(资料图片)
万二公屋单位几时有?
议员李静仪接着对公屋供应穷追猛打,询问政府早前承诺兴建的12,000多个公屋单位的落成时间,以及希望政府落实「澳人澳地」规划。崔世安回应称,公屋安排需要科学规划,12,600个单位已包括凼仔伟龙马路地段,其余大部分会建在新城A区。
A区填海「一盘散砂」
崔世安又提到,新城A区填海工程之所以延误,是因为港珠澳大桥工程遇到不可预计的困难,整个地区供砂暂停,幸获广东省政府协助,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已与省政府达成共识,恢复供砂,期望明年能完成填海工程。他又强调,意外无法预计,但政府会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至于其他房屋安排,要跟随行政程序、法规推进,再次强调会把公屋兴建,放在施政首位。
议员何润生亦促请政府交代公屋短、中、长期规划的落实时间表,以及询问政府对内地多个省市、香港等地的楼市「辣招」有何看法。崔世安重申,政府会以进行公屋优先的施政,但需待各种行政及司法程序通过,才能公布落实时间。
「辣招唔讲得,一出就出」
崔世安表示,若楼市有异常情况需要政府控市,政府会有相关部门及研究机构监察。又称「辣招唔讲得,一出就出」,以保持市场和金融稳定,强调若市场偏离健康轨道,定会出手稳定楼市,如贷款比例、税收、首期比例等,有些可即做,但有些则需修改法例,政府会密切留意。
议员郑安庭促请政府关注青年的各种诉求,包括不满高不可攀的楼价。崔世安回应,政府正编製新类别公屋的谘询文本,将广泛听取意见,为本澳居民,尤其青年人提供多一个选择机会。
新类别公屋助年轻人上楼
但郑安庭(下图)在会后向传媒表示,现时公屋面向全澳市民已经不够,再设立一个新类别的公共房屋,是否要从现有的公屋中「抢」出去摊分?郑安庭指出,《施政报告》完全没有提及未来数年间,究竟有多少私人楼宇供应,而新城填海A区的28,000个公屋单位,仍然落成无期。他认为,目前本澳需要私人楼宇和公屋同步增加、双轨并行,才能解决澳门房屋问题,令到房价下降。
公屋质量不敢恭维
议员区锦新则提到,近年新落成的经居质量,令人不敢恭维,特别是落成只有三年的湖畔大厦,瓷砖脱落等情况严重,质问政府有何政策检讨及解决问题。特首表示重视公屋质量,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及协调过去公屋的质量问题,即使过了两年的保固期,如楼宇的问题源于承建商,将仍可继续追诉。
崔世安续称,针对瓷砖脱落的情况,在新建公屋项目中,已对大厦走廊所使用的瓷砖尺寸、重量和工序作出改善,同时在完工后,力求第三方在楼宇内作抽样拉力测试,以加强质量保证。
特区政府重申,一定会从设计及施工上做好有关材料审批,同时需要研究更可行的施工计划,特区政府将持续完善恆常监督机制,考虑延长项目保固期,并总结经验加强对设计公司、监理公司和承建公司的监察工作,提升公屋质量。楼价虽下挫 供款仍艰难 业界倡政府助年轻人上楼
本澳年轻人欲置业,可谓困难重重,地产公司执行董事李小姐(下图)称,按照现时楼价比例,供楼已经去到薪水的一半,还要供三30年之久,建议政府继续在首次置业提供税项优惠,放宽按揭到七至八成。
她又指,本澳进入经济调整期两年,楼价跌四至五成,赌收近两季转趋回稳,地产市场才多一些生气,已置业的年轻人都想藉此时机「细屋换大屋」,建议政府对换楼人士增加援助措施,包括税项优惠,助年轻人在市场低迷期买到平楼。地产业人士谭先生认为,现在中价楼都大概7,000元一呎,大部人都只会付基本首期,保存较多流动资金,若以现在的入息中位数计算,月供15,000元会令很多年轻人大感吃不消。
地产市道受赌收影响出现下挫,惟高昂楼价仍不是一般打工仔能负担。 (欧阳振华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