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条跨海大桥建八线行车 设隔风屏障计划明年动工
特区政府正筹划兴建第四条跨海通道,建设发展办公室主任周惠民昨日表示,第四条跨海大桥工程将引入项目管理制度及工料测量制度,保证工程设计前期作审查,施工期作监督,费用预算亦会作评估,让整体计划在可控的条件下运作,目标是工程能按期完成。
建设办公室主任周惠民及代副主任张嘉伦昨(23)日出席澳门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讲场」,探讨第四条跨海大桥计划。周惠民表示,无论费用还是工期长度,大桥设计都比海底隧道好,现拟设计八线行车,其中两条为电单车专道。工程正等候中央对用海方面作审批,目标 2017年内动工。
当局预计第四条跨海大桥落成后,可纾缓现有大桥车流量。 (资料图片)
拟建隔风屏障可减风速40%
周惠民表示,大桥计划在西湾大桥东侧,起点为新城A区南下方,连接至新城E1区近北安码头出入境事务厅附近,特点是A区的起桥位将有通道连接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对本澳交通可起到重要作用。考虑到本澳有十多万辆电单车,未来第四条跨海大桥计划八线行车,其中两条供电单车通行,并计划建设隔风屏障,预料可减低风速40%。他提到目前进度,已完成16项专项研究,正準备招投标的前期工作,只要中央审批核準,就可以立即「上马」,预计明年动工,按照一般国际桥樑施工期考量,长度2.5公里桥樑工期大概需要两年半到三年,但实际仍然要完成深化设计后才能公布。
新跨海大桥可分流防挤塞
周惠民指出,第四条跨海大桥肩负分担三大桥压力的重任,预计能分流西湾大桥车流约12%、友谊大桥15%至20%,预料每日可承载七万至八万车辆流量。大桥航空限制高度 53米,亦有海上通航限制,故只有约20米的空间。
对于有市民建议绿色出行,设计行人道及单车道,周惠民回应称「有空间」,但需再配合各方面条件作探讨及考虑,会衡量安全性与可行性,可配合整体交通政策作深入探讨。对于有市民建议增设出口分流车辆,周惠民认为可行;亦有市民认为大桥挤塞的原因多为交通意外,因此大桥路肩宽度可考虑扩阔至能容纳汽车,在发生意外时能迅速解决救援及挤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