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讲场」探讨「市政机构」 嘉宾认同其可解决民生难题
政府计划于明年就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制定具体方案。澳门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讲场」,昨日讨论设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及现有谘询组织角色问题。原市政议员区锦新、公共行政改革谘询委员会委员潘志明和中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委员林宇滔应邀出席。
潘志明(右)、林宇滔(中)及区锦新(左),昨日出席澳门电台时事节目「澳门讲场」,讨论市政机构及谘询组织等问题。(郑健勋摄)
担任中区社谘委六年的林宇滔认为,社谘会召集人为民政总署主席,故社谘委反映有关民署职权的问题都可以很快改善,但由于民生问题往往需跨部门合作解决,社谘委难以推动其他政府部门积极解决民生问题,令社谘委作用未能符合市民期望,建议政府若成立「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可参考香港做法,设立民政事务专员,由行政长官委任,负责协调,解决跨部门运作问题。
公共行政改革谘询委员会委员潘志明则表示,「非政权性市政机构」除解决民生问题外,同时也应是提供机会让澳门人才和热心人士关注社会的平台。潘志明表示,依他所见,过去参与民署公开例会的人非常少,但这个例会非常重要,建议未来市政机构应扩大民署公开例会的功能,让市民质询讨论政府政策。对于市政机构谘询委员产生办法,他认为可以任何选举方式选出,最重要是委员能否接触社会的不同层面,建议委员善用会议上的「其他事项」议程,充分为社会发声。
原市政委员会区锦新指出,本澳虽有很多谘询组织,理论上能掌握民意,但实际并未有发挥预期作用,主要因谘询组织的组成大多由政府委任,质疑未能真正代表持份者意见,建议市政机构应透过全民分区选举,按照不同区域人口比例,选出各区民意代表。
根据《基本法》规定,「非政权性市政机构」可就本澳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议题向政府提供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