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裙楼困局 还学童蓝天

受惠于政府今年初推行的「蓝天工程」,妇联学校新校舍正式揭幕,不仅令学校摆脱过往裙楼办学时不见天日的窘况,还让全校师生拥有操场与蓝天,以及享受到更舒适宽敞的教育环境。算上明爱学校和庇道学校,今年已有三所裙楼学校迁入独立校舍,佔全澳现存15所裙楼校总数五分之一,在「蓝天工程」推行短短一年多就取得如此成绩,值得社会各界给予肯定。

「教育兴澳」、「人才建澳」一直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因为教育不仅是关乎世世代代、千家万户的事情,更关係到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由于受制历史及澳门地少人多等客观因素,裙楼办学问题是教育界长期存在的烦扰。为彻底解决裙楼学校问题,特区政府今年正式推行「蓝天工程」计划,透过短、中、长期规划,希望能在未来20年,甚至15年内解决正规教育学校裙楼办学的困境。

「蓝天工程」提出之初,已经有声音质疑,规划横跨20年犹如「空头支票」,但平心而论,本澳地小人多,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特区政府亦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全数裙楼学校,必须按照实际情况有序解决问题,加上「蓝天工程」涉及面浩大,因此15至20年的承诺虽较为保守,但亦不难理解。

至于市民最关心的学童跨区上学问题,「蓝天工程」在长期计划中的确提出部分裙楼学校迁至离岛区的建议,由于现时不少裙楼学校身处人口密集的北区,跨区迁校不单影响校方办学,学生跨区上学又会导致交通压力大增,势必又成另一难解的问题。

虽然迁校看似困难重重,但不少裙楼学校亦承认,市区确实没有土地,搬至离岛区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因为要提升教学质素就必须拥有完善的体育场地、软硬体设施等。当局有必要强调学校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充分宣传妇联等学校新校舍的先进教育设备和优良学习环境,让家长多了解「蓝天工程」,明白当局的用意。

另外,当局要尽快完善交通配套,再逐步考虑把轻轨凼仔段与澳门段连接,才可配合和方便离岛区学童未来上学需要。

我们经常将学童比喩作种子,种子发育需要水分亦需要阳光,落实「蓝天工程」解决裙楼办学并非易事,只有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合力,才有希望清除障碍,化阻力为动力,许孩子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