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老家庭」亟待支援

澳门「双重老化家庭」问题日趋严重,特区政府及民间社会服务团体,有需要尽快出台措施,援助「双老家庭」。在上星期立法会社会文化範畴明年施政辩论会议上,多名议员都关注政府对「双老家庭」的支援。

所谓「双重老化家庭」,是指照顾者及智障人士,都已步入老年阶段,智障者已步入老年,但他们毫无自理能力,照顾他们的父母,早已进入老年阶段,自理能力有限,他们自己缺乏他人照顾之余,更要照顾步入老年的智障子女,确实相当吃力,亟需支援。

智障人士比正常人更早老化,45岁即进入成年晚期、45至60岁是健康变化最剧烈时期,这些智障人士主要照顾者是父母,但他们的父母已进入老迈之年,仍要照顾老年智障子女,工作十分艰巨,随着「双老家庭」日渐增多,很多承担主要照顾责任的父母老迈或离世时,已老龄化的智障人士迫切需要政府及社会提供支援。

照顾「双老家庭」目前最大困境是宿位不足,在上星期立法会会议上,议员都关注智障人士及其家长双重老化日趋严重,但宿位紧张,轮候一个宿位需要一段长时间,在有关需求不断上升情况下,促请政府尽快採取措施处理「双老家庭」问题,特别是在协助「双老家庭」的智障人士,从家庭迁移至相应的院舍。

政府除要增加「双老家庭」院舍宿位外,同时亦需要扩展智障人士的社区支援服务,提升智障人士的独立生活能力,包括扩大展能、暂托、职业训练及家属支援等,令更多智障人士可以得到日间训练及家居照顾服务,从而减轻智障人士家庭的照顾压力。

「双老家庭」的照顾者,大部分都是已上了年纪的老者,身体机能已逐步衰退,自理能力转弱,却还要照顾比自己更早衰退的年长智障子女生活起居,令照顾者根本没有喘息机会,生活压力、照顾压力巨大。

「双老家庭」面临的困境在于其服务需求的多元化,既需对老龄化的智障子女提供照顾,也需为老迈的照顾者提供安老服务,除政府外,亦需要社会服务团体提供协助,多加关注「双老家庭」,协助双老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培训较年轻智障人士家长担任义工,以同路人身份支援「双老家庭」,鼓励和协助行动不便年长家长参与社区活动,保持人际沟通,认识自己和智障子女所面对的问题,协助他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