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鲜代活禽事关公共安全

冬春季节最令人担心的禽流感病毒前日再度入侵本澳,而且首次有本澳居民不幸「中招」,出现澳门首宗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个案。不幸中的大幸是当局反应迅速,禽流感应变机制顺利启动,既阻止染病活禽流入市面,又及时将感染人士及相关接触者隔离治疗,使禽流感病毒在本澳爆发的风险降至最低,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局应尽快就「冰鲜禽取代活禽」方案,与社会各界达成共识,落实「人禽分隔」政策,堵截人们接触活禽引发传染病的途径,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冰鲜禽取代活禽,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防範禽流感的经验看来是绝对有效,但此举必然造成饮食习惯和行业经营上的改变,要居民和业界接受并非易事,但毕竟「人命关天」,防範禽流感疫情涉及全澳居民切身安全,政府、社会都应持开放态度,共同讨论寻求共识。

当局接下来应加强宣传推广公共卫生,公布更多有说服力的数据,解释禽流感不断变种的高度危险性,以及「人禽分隔」政策如何有效降低禽流感爆发风险。同时,政府应有预案和后备预案,切实有效地「安顿」好业界,避免他们面对生计受损而引发反弹。

从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角度而言,隔三差五便出现病毒入侵,次次「屠杀」大批活禽、连续多日停售、全澳街市大规模清洁消毒、发放补助津贴等,对政府、业者和社会三方都是折磨,稍有不慎,让禽流感病毒在社区传播,后果不堪设想。就算政府现阶段难以一步到位全面实施「冰鲜禽取代活禽」方案,亦要做好协调、监管、检验检疫,以高透明度向社会解画博得市民信任。家禽业者亦有义务做好防疫工作,在运输、屠宰、街市售卖过程严格遵守卫生守则,彻底执行当局相关防疫规定。

禽流感近年不时肆虐,对人们生命、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基于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健康着想,推行「冰鲜禽取代活禽」虽然阻力不少,却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