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屋交通政策反映民生所急 学者吁注重配套加快落实
澳门回归多年一直主打民生政策,澳门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林翊捷接受本报採访时表示,近年特区政府的民生政策侧重于住屋和交通两方面。
澳门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林翊捷认为,澳门人口密度太高,「公交优先」政策是必然之选。 (欧阳振华摄)
林翊捷指出,特区政府清楚认识到住屋问题的根源是土地资源紧缺,所以近年积极收回很多闲置或过期土地,但他认为,所收回土地不宜即时拿来兴建公共房屋。他解释,周边配套若不完善,并非兴建公屋的最佳时机。
至于市民最关心的交通问题,林翊捷表示,澳门人口密度极高,所衍生出来的交通需求,要一个大量且快速的运输工具才能解决,例如轻轨一类的轨道运输就比较有效。
本澳现时只有三条跨海大桥,难以应付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图为莲花大桥。 (资料图片)
谈及第四条跨海通道,林翊捷称,第四通道是一个六线行车大桥,相信以澳门六线行车的规模已经很足够,加上现有的三条跨海大桥,一共有18条线,与香港海底线路差不多,但香港胜在有海底隧道,又有小轮过海,所以即使香港人口比澳门多十倍以上,跨海交通亦足以应付,澳门政府要思考一个更高运载量的交通方式,而且会和路面交通重叠,其实答案很简单,又是轻轨。
林翊捷强调,虽然轻轨施工会对市民出行造成不便,但其他城市的经验看来,建轻轨几乎是一种趋势,而且现在放弃澳门轻轨段,我们损失会更大。
对于公交优先政策,林翊捷认为,关键在政府对公交,轻轨、巴士、的士总政策是否能够贯彻落实,对澳门这个人口密度太高的城市而言,公交优先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