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裙楼困局还学童蓝天 实行教育兴澳人才建澳
教育不仅是关乎世世代代、千家万户的事情,更关係到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兴澳」、「人才建澳」一直是特区政府的施政重点及关键民生政策。
政府「蓝天工程」受惠学校之一,妇联学校新校舍上月揭幕,教学环境和资源配套全面升级。(资料图片)
回归后,澳门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大中华地区首个15年免费教育城市、成立教育发展基金资助学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横琴澳门大学拔地而起、调升免费教育津贴、优化师生比例等,一系列的政策都足以见证特区政府对本澳教育的重视,将教育放在一个优先位置。
教育关係到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兴澳,人才建澳」一直是特区政府施政重点。(资料图片)
特别在非高等教育方面,由于受制历史及澳门地少人多等客观因素,裙楼办学问题是教育界长期存在的烦扰。为彻底解决裙楼学校问题,特区政府今年正式推行「蓝天工程」计划,透过短、中、长期规划,希望能在未来20年,甚至15年内解决正规教育学校裙楼办学的困境。受惠于政府今年初推行的「蓝天工程」,今年已有三所裙楼学校迁入独立校舍,佔全澳现存15所裙楼学校总数的五分之一。在「蓝天工程」推行短短一年多就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值得社会各界给予肯定和讚扬。
《2017财政年度施政报告》除延续各项「学费援助」及「学习津贴」外,还继续向在广东省部分城市就读高中及幼儿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澳门学生提供学费津贴,并将津贴的惠及範围扩展至深圳及东莞,体现当局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以及对在本澳读书和赴外地求学澳生的关怀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