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範入境制度遏家佣乱象

澳门双职家庭情况愈趋普遍,家佣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本澳家佣乱象一直存在,如「货不对办」、「博炒」、「偷窃」,甚至家佣虐待少主事件亦有发生,原因之一是不少外佣利用旅客身份来澳「搵工」,没有接受正规中介培训,质素自然参差不齐。劳工事务局近日提出,计划规定来澳任职非专业及家务工作的非本地居民,必须持有出入境当局发出与工作有关的凭证。此举虽然无法一下子根治本澳家佣乱象,但无疑是加快填补法规漏洞,以及完善监管家佣市场的一次有力尝试。

本澳现有逾20,000外籍家佣,但近年家佣市场乱象丛生广受诟病,不少市民反映,邻近的东南亚国家,不少持旅游签证人士来澳后「搵工」,从事家佣工作,他们以游客身份在中介公司「挂牌」,受僱主聘用后,中介公司就为其办理「蓝卡」,身份从游客摇身一变变成正式家佣,由于缺乏正规培训及监管,这些家佣的服务质素及技能水平完全没有保证,同时亦令到外佣监管工作十分困难。

本澳现时仅靠《聘用外地僱员法》和《劳动关係法》补充条例规管家佣问题,缺乏对家佣职业技能培训的认可方面等规範。当局早于2014年就表示,短期内会就修改《外僱法》及《劳动关係法》

的框架方案,交由社会协调常设委员会讨论,处理以旅客身份留澳「搵工」问题,但相关法案修订至今仍未出台。

劳工局日前提出,研究规定非专业及家佣外僱,必须持有出入境当局发出与工作有关的凭证,并持凭证入境澳门,才可获发外僱逗留许可(续期情况除外)。此举不失为一个相对较易落实的方案,既可有效区分非本地居民入境本澳目的是工作而非旅游,有助加强对非专业及家务工作类的外地僱员的输入管理,同时对澳门本地工人亦有保障,但建议政府完善「过冷河」机制,被解僱的家佣需即时离境,不可在澳门找寻其他工作,以杜绝不良外僱「博炒」跳槽现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现时针对外佣、僱主和外佣中介所三方的相关法律并不健全,故本澳家佣市场乱象频生,政府有必要尽快落实家佣外僱持工作凭证入境,加快填补法规漏洞完善监管,为澳门家佣市场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