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走了一个局长 澳门多了一个艺术家——吴卫鸣

在素描、水彩画一片空灵、洗涤凡尘的禅境意象中,放下画笔的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即被一大堆官场文件、世俗繁嚣所包围,面对的是《文遗法》、《城规法》、《土地法》等不可逾越的「硬道理」,感性理性混杂难缠,在官场打滚34年的艺术家,退下火线在即,仍坚持文化局的使命,非只为交业绩,是一个使命,局长的职责,不只是一份工作,是一个使命,需要和民间接地气,和社团、艺术家、老百姓,一起去完成。

退下来的吴卫鸣可不会寂寞,「我好担心如果一段时间唔郁,会画唔出画,我会好惨...... 」除了挥动画笔,他还研究非常冷门的祖先画象,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完成这个文化建设。

颈繫一条藏蓝色围巾,让人忘记眼前这位曾是一名重量级官员;文化局快将没有吴卫鸣这个名牌,但澳门却同时多了一个醉心文化的艺术家,一得一失间,如他笔下幻彩,构筑另一幅人间浮世绘......

丁酉鸡年在一片热闹气氛中到来,新旧之交,发生一件各界关注的事件:现任文化局局长吴卫鸣,向外界证实要「退下火线」。在上月初消息公布后,局长就被众多媒体竞相访问,本报日前亦有幸走进文化局,一探这位既是局长,又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艺术家吴卫鸣笑言自己十分「腌尖」,每次做访问背后都要有一幅画。 (刘志衡摄)

永远「出戏」的颈巾

记者甫踏入会客室,吴卫鸣就大步上前与各人握手、派名片,而他身上的穿着则不免令人有点「出戏」(俗称潮):陆军装髮型,外衬白色裇衫、修身素黑西服、棕黄色皮鞋,再加上一条藏蓝色围巾,让人忘记坐在对面的是一名局级政府官员。甫坐下,吴卫鸣说道:「就当倾计,你问咩我答咩」,一派爽然。

花农家的孩子

谈到吴卫鸣的亲切、随和,可能和他的成长有关。吴卫鸣自幼生活在现时的新口岸区理工学院附近,当年这一带还是农田,他一家住在木屋内,爷爷是一个花农。

在机缘下,吴卫鸣与哥哥结识来此取景写生的画家甘长龄,从此跟随甘学习画画,走上了文化艺术的道路。1983年,吴卫鸣获得一次面试机会,成功进入了当时成立刚一年的澳门文化学会(文化局前身)。

吴卫鸣1983年进入政府工作,眨眼间34年过去,离职前官至文化局局长。(陈骏骐摄)

出国「镀金」铺青云路

就凭着对艺术的敏感及天分,吴卫鸣1986年获澳门文化司署助学金赴葡萄牙深造,就读于波尔图艺术学院,1991年又获古宾根基金会、东方基金会及文化司署奖学金,赴葡萄牙里斯本ARCO艺术学院修读课程,之后取得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论硕士学位。(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美术学博士研究生)

吴卫鸣善长素描,这是他一幅素描画作,背景是澳门街景。 (互联网图片)

东方赌城幸有文化局

现在回忆起来,吴卫鸣觉得进入文化界工作后「生命突然唔同咗」,行走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开阔了视野,在文化工作上亦克服了很多困难,从无到有打造出澳门现在的文艺盛况。

吴卫鸣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文化局多年来的工作,澳门「会好闷的,文物可能已经冇晒」。虽然文化艺术工作不易做、压力大,但他指家人十分谅解和支持,自己亦会在假期与家人「大旅行」,共聚天伦。

文化活动是「使命」

吴卫鸣觉得,文化创意产业对澳门适度多元化很重要,不能够只依靠博彩业,特区政府会透过不同的资助计划,培养文创、电影、时装设计、动漫和音乐等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将文创产业土壤「做好佢」,让行业成为除博彩业、旅游业外一个新的土地。他指出,2014年文创产业总值为32亿元,至2015年达至62亿元,并有逾万人从事文创产业,相信2016年数字亦会大幅增加。

文创产业的「红树林」

吴卫鸣形容,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就像一个「红树林」,内里有丰富的生物种类,「有蟹、有虾、有弹跳鱼、有不同嘅树种,雀仔的粪便攞嚟养咗啲树,树嘅环境亦都会保护咗啲虾仔,水涨水退时对环境亦都有绿化和防污染嘅作用。」

与此同时,「红树林」亦会引进外面的经验,就像候鸟带着新的种子飞入红树林后,长出新事物,候鸟亦会将本地的事件带出去,「文化局的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就是希望将红树林生态环境做好。」

文化局每年都会举办不少活动,吴卫鸣坦言,这些活动并非只是为交业绩,而是一个使命,他举例称:「拉丁城区幻彩大巡游」更是每年的焦点活动,并非「玩一日咁简单」,而是透过活动,将澳门的历史城区推广开去,亦会办好多工作坊,如默剧、踩高桥、化妆等,活动可让更多市民参与表演机会。「唔係一份工作,係一个使命,需要我哋要同民间社团、艺术家、老百姓一齐去完成。」

这是吴卫鸣1998年为澳门国际音乐节设计的作品。 (互联网图片)

新中图设南湾 有庄严面貌

提到在文化局生涯中的遗憾,吴卫鸣说是兴建新中央图书馆的计划,慨叹邻近地区如香港、珠海、广州等陆续建成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等,但澳门连软、硬件也没有。认为澳门需要一个大型图书馆,让市民有休闲、阅读、教育的地方。「我哋希望图书馆係旧城区嘅入口,即南湾区,会有庄严面貌。」

同事关係如砌图 环环相扣

临别在即,吴卫鸣说:「趁机会多谢媒体朋友,其实我好腌尖,每次访问我后面一定有张画」。他又说,最不捨是一班文化局的同事,访问当日所戴的手錶亦是同事所赠。他指,文化局的同事就象一幅砌图,一个扣一个,每个人都有强弱,亦需要互相支持。

宏图大计退休后开展

1958年出生的他自称「50后老饼」,指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工作,他自己很喜欢画画,尤其是抽象画,但画抽象画需要灵感、时间,文化局工作却繁忙,「我好担心如果一段时间唔郁,会画唔出画,我会好惨,我会好痛苦同伤心。」对于离职后的生活,他表示,目前 正研究祖先画象,「世界上研究呢个好少,有好深厚嘅文化内涵,研究呢个唔係剩係睇图书就得,有啲信息会藏係乡下地方,祠堂。」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完成工作,这是个文化建设,「可能比我画画嘅心愿更大。」又希望各方努力继续发掘澳门的文化底蕴,成为澳门向前走的动力 。

吴卫鸣师承画家甘长龄,这是吴卫鸣早年一幅描绘草堆街的水彩画。( 互联网图片)

「过期卡片要唔要?」 局长扮神探与记者同乐

与临别在即的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採访,被安排在文化局大楼内的会客室,局长一到场就主动与记者交换卡片,并笑言「就嚟过期,你哋要唔要?」幽默之中难掩不捨。

採访当天吴局长仍有不少工作在身,时间紧迫,记者在访问结束后把握机会要求希望局长合照留念,局长也无「托手踭」,主动称与记者一起做出他最爱的电视剧「神探加利略」招牌动作,非常「搞笑」。

吴卫鸣与记者合照留念,再次摆出其至爱神探加利略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