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启的宪法难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27日兑现选前承诺,针对七个穆斯林国家国民与叙利亚难民祭出入境禁令,不仅引发混乱与疑虑,美国国内与国际社会的抗议谴责也有如排山倒海而来,特朗普力撑到底,坚称过程「一切顺利」。

早在前年12月,特朗普就宣称一旦当选美国总统,将对穆斯林推出禁令,全面、彻底的排拒在国门之外,虽然当时还没有人认真看待特朗普,但关于能不能对特定宗教发出禁令已经引发讨论。儘管被认为是自由世界的灯塔,抱在自由女神怀中的美国宪法却并非外界认为的那么自由,特别是对非美国公民而言。事实上,依据过往的判例,美国政府可以任意制定他们认为合适的移民法令,因为这些法律不适用于已获得美国公民身份的美国公民。譬如19世纪的排华条款,1889 年就曾获最高法院判决不违宪。1980年的卡特总统,也曾对伊朗公民发出入境禁令。更何况,特朗普针对的是具有潜在恐怖攻击威胁的七个国家人民,并非指定特定宗教,这毫无疑问会被最高法院所接受,政府有权力拒绝特定国家人民的入境申请。

真正的问题在于禁令背后对穆斯林的针对性,假设如特朗普所说,要建立一套程序排除具有极端思想的人,那些具有双重国籍或持有签证的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来确定是否拥有某种极端信仰,这个程序中包含的要件就很可能违反宪法保障的宗教自由,也可能牵涉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美国不得设立国教的原则。即使非美国公民缺乏诉讼资格,也会有大量因此受影响的美国公民提起诉讼,要求确认此做法违宪。

有法律观点认为,美国宪法的某些条文,并不仅限于美国公民,特别是对宗教自由与程序正当性等权力而言。譬如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国会不得制定国教,或禁止宗教自由的叙述,就没有对国籍或地域进行限制。

因此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判决至关重要,特朗普新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戈萨奇,却很可能做出特朗普不满意的判决。戈萨奇被外界称为是个「原始主义」者,认为不能在解读宪法条文时加入太多衍生意义,而在他过往判决的案例中,不但曾维护宗教自由,还曾严厉驳斥行政机关随意解释法律的「雪佛龙原则」,被视为维护三权分立原则的法官,特朗普以行政命令贯彻意志的做法,正是戈萨奇一直以来反对的。

移民禁令、甄别措施究竟违不违宪,恐怕会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法律辩论,而这么做能不能杜绝恐怖攻击?恐怕效果很有限,从数据来看,自「9.11」事件以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恐怖袭击,没有一宗是移民发动的。

而极端思想也不再是从边境渗入,而是从网络中传递,近年多宗「孤狼式」恐袭,背后都有「本土」、「反西方反建制」的阴影,这些特质反而与特朗普支持者(中下阶层白人)若合符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