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母乳哺育友善社会

母乳餵哺好处多几乎人人都知道,澳门婴儿的母乳餵哺率亦高达九成左右,但碍于本澳相关配套设施不足,令哺乳妈妈出门多了无形限制,加上社会未能形成母乳餵哺的友善氛围,特别在公众场所哺乳往往被标籤,导致能坚持走完母乳育婴路的妈妈少之又少。特区政府应借镜邻近地区经验,尽快立法为母乳餵哺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支持母乳餵哺的社会文化。

经过十多年的推广,本澳的母乳餵哺率有明显上升。据卫生局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母乳餵哺率仅55%,到2015年出生的婴儿有5,700多名中,曾以母乳餵哺的婴儿约佔88%,但以纯母乳餵哺至四个月或以上则只有11%,反映本澳母乳餵哺率初始高,但持续性低。

本澳面向母乳餵哺的社区配套设施不足,是导致很多妈妈放弃餵哺母乳原因之一。本澳目前有《母乳餵哺室设备及管理标準指引》,让公私营场所参考有关哺乳室的设立和管理,不过其以鼓励形式为主,但无约束力。至于大型私人机构如赌场,部分亦设哺乳室,但整个赌场仅设一、两间,远远未够。

澳门作为旅游城市,亲子设备如哺乳室必须与时并进,可仿傚日本和香港做法,立法规定公共场所必须设置哺乳室,同时政府可立法规定上班餵哺时间,并鼓励本澳公、私营机构积极参与,支持在职员工持续母乳餵哺新生儿。

由于配套设施不足,在公共地方餵哺母乳一直都是妈妈头痛的问题,就算用哺乳巾遮盖都难免引来歧视目光,部分妈妈甚至被迫到厕所餵哺孩子,这些歧视行为令她们向婴儿哺乳的意慾大减,继而选择使用奶粉替代母乳。

特区政府应透过更多的宣传推广,促进社会大衆认同和支持母乳餵哺,可在教学课程中探讨母乳餵哺的好处及社会上存在的偏见,另外,可通过製作教育短片,让市民明白哺育孩子是妇女与生俱来的天职,不应因此而受到歧视; 同时政府亦可傚法台湾的《公共场所母乳哺育条例》,立法禁止歧视母乳妈妈在公众场所餵哺婴孩。

自古以来,餵哺母乳是最正常不过的事,而母乳更是婴儿理想的营养来源,只要官民协作,合力打破社会上现存的一些错误观念,正确地认识母乳餵哺行为,相信澳门很快会成为一个哺育友善的社会,我们的下一代亦将拥有更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