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碗船厂下月起陆续清拆 船厂主:拆咗就冇 两头唔到岸

工务部门以失修情况严重为由,日前决定短期内清拆荔枝碗其中 11个地段的船厂,引来不少惋惜声。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表示,会以「谘询标」方式寻找公司清拆,预料3月初清拆破损最严重的两个地段船厂,之后逐步清拆其余九个。其中一间船厂厂主谈锦全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荔枝碗船厂见证两代兴衰「拆咗就冇」,当局合约又规定仅可「造船」,不能擅自转型,且在无谘询、无通知、无赔偿的情况下收地,导致陷入「两头唔到岸」的局面。

荔枝碗共有18个地段船厂,黄穗文表示,现时有四个地段船厂具备条件续期,另有三个地段的船厂由文化局负责活化。本报记者日前到荔枝碗船厂採访,部分船厂外围架起水马,贴上危险标示,经过的旅客和居民偶尔留步拍照,其中一间船厂里隐约看到有人影埋头苦干,原来是船厂厂主谈锦全及儿子谈骏业,谈锦全以当年的造船手艺製作一件又一件的迷你小船模型,手工精緻,两父子皆非常欢迎过路人入内参观。

船厂厂主谈锦全表示,当局合约限定「造船」,不能擅自转型,自己开工作坊等推广造船文化,却被政府突如其来的清拆决定,陷入「两头唔到岸」的局面。 (刘志衡摄)

船厂「拆咗就冇」

父亲谈锦全称,船厂是继承父业,经历了两代兴衰,突然在春节之前收到要清拆讯息;船厂「拆咗就冇」,政府又在完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决定清拆,意味造船业即将被抹杀「乜都冇」,当局应提出发展方向,厂主才能协助配合,他称「唔知政府想点」。

合约「造船」难转型

谈锦全表示,本来「入晒纸」计划逐步将每间船厂维修,但审批前海事局突然于两星期内进行围封,深感无奈;又称,当局指合约条文已列明只能以「造船」经营,不能擅自更改转型,故就算修葺后想转型做其他文创相关行业,仍然无法经营运作;可惜政府现时未有发展规划,又不容许民间转型,导致陷入「两头唔到岸」的局面。

船厂厂主谈锦全(左)对当局要清拆船厂深感无奈(杨淑菁摄)

忧破坏生态及工业遗址

其子谈骏业称,船厂经长年累月,外面形成一片红树林,是许多珍贵候鸟栖息地方;最忧心政府会把船厂改为发展地产项目,连同红树林一併破坏原来工业遗址,希望当局思考文化转型,优化船厂,他认为荔枝碗船厂是华南地区罕见的木製建筑区,儘管他两父子费劲开办工作坊、导赏团、展览等,极力推广造船文化,却被政府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感觉前功尽废,「我地努力将文化注入,你就将文化摧毁」,与自己的行动背道而驰。

荔枝碗船厂破损严重,文物学家认为清拆非唯一办法。(杨淑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