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籍港男弃烟蒂涉烧文物 进教围躲得过祝融 躲不过破败
澳门空置的受保护文物建筑究竟有多少?因无法找到业权人导致空置文物凋敝的个案又有多少?可能连政府都未能一一说清楚。昨早发生在圣禄杞街39号一个空置文物疑被缺德人士乱掉烟蒂引致的火警,正反映出空置文物乏人保养、乏人关注的悲哀下场。
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理事长郑国强称,发生火警的单位,是望德堂坊其中一部分,整个望德堂坊当年叫「进教围」,是百多年前中国教徒逃避满清政府追杀的避难所之一;可惜政府目前只保留其立面,内里则堆满垃圾,变成鼠蚁蚊虫的窝窦,政府实有责任协调处理,不能让文物终年蒙尘。
消防员架起云梯迅速救熄文物建筑天台的小火。 (梁灿旭摄)
澳门由去年9月入秋至今,连同昨日圣禄杞街39号在内,共发生九宗因乱弃烟蒂引发的火警,最严重的莫过于去年12月发生在马场北大马路的火警,大火烧燬89辆停泊路边的电单车,附近多间店铺亦受到无辜牵连,起因就是一枚缺德人士乱掉未熄灭的烟蒂。
天台冒烟事不寻常
昨早10时许,位于疯堂斜巷附近的圣禄杞街39号一个空置单位天台,突然冒出阵阵烟雾,有街坊发现后立刻报警,消防员到场后升起云梯进行灌救,发现起火位置有多枚烟蒂,初步怀疑是有人乱弃烟蒂,烧着天台的枯草所致,由于不排除有人纵火,于是将案件转交司警跟进。
消防局指,屋顶部分位置因为日久失修而倒塌,为防火种延伸至屋内,决定进屋内调查,但破开正门入内后,发现内里堆满木方、树枝及垃圾,幸燃着的枯草并未波及屋内杂物,消防一轮洒水后撤离现场。
消防员破开单位正门入内调查。 (梁灿旭摄)
泰籍港男涉嫌纵火
与此同时,司警综合现场环境,除隔邻一幢五层高唐楼外,单位周围没有其他建筑物,相信有人从五层高唐楼一处抛弃烟蒂,司警逐层逐户进行调查,最后发现一名泰国籍香港男子嫌疑最大,这名51岁男子最后承认曾多次乱弃烟蒂,他因嫌疑触犯纵火罪已被司警移交检察院处理。
由于起火单位相信是保受护文物,文化局接报后随即派员到上址视察,证实有关建筑属望德堂坊建筑群之一,是受保护文物,不过属私人物业,且空置多时,现设法联络业权人进行善后处理。
消防初步相信有人从隔邻唐楼(左)抛弃烟蒂,燃着文物单位天台的枯草引发火警。(电视截图)
空置单位鼠蚊窝窦
是次发生火警单位属于澳门旧城区,接近疯堂斜巷,该区有大量陈旧葡式建筑,深受游客及本地居民喜爱,部分单位已被改建为商铺,但仍然存有不少空置单位,从残缺门窗往内窥视,内里大多堆满垃圾,有街坊表示,经常目睹硕大老鼠走进走出,亦有大群蚊子乱飞,情况骇人。
文化局事后呼吁,文物建筑的业权人除必须做好建筑物的日常维护外,亦须注意建筑物的防火安全,定期检查消防设备,清理杂物,降低发生火警的风险。
肇事文物单位内堆满垃圾杂物,可见荒废多时。 (梁灿旭摄)
百年「进教围」 葡人散留空屋 保护文物「面子里子」都应处理
昨日早上怀疑因烟头烧着杂物起火的一幢葡式建筑物位为于望德堂坊,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理事长郑国强(下图)称,该处过去又被称为「进教围」,百多年前是华人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国内地教徒为逃避满清政府追捕的避难所之一,当时的华人教徒多在这里受洗入教,宗教色彩浓烈,直至近代才渐渐消逝。
坊内又因为以前有一间痲疯病院,故也有「疯堂区」之称。1984年整个片区被列入政府重点保护文化遗产之一,历来曾被翻修过两次。
郑国强续称,区内的建筑多为土生葡人居所,他们离开澳门后,这些建筑的业权变得较为複杂,日久失修,不少建筑现时只有立面被妥善保存,内里却早已残旧不堪,有些甚至已变成危楼。他认为,当局对文物的保护不能只着眼于立面的维修保护,一些内部或自然老化的问题亦应要处理,才能更好把本澳独有的中西共融共生的文化承传。
他又表示,政府有权以公众利益为先,对相关建筑物作出评估,若建筑物被评为濒巍☆态,对公众构成危险,政府应主动联络相关业权人跟进处理。另一方面,他认为政府各部门权责分工太细,应由司级官员牵头,成立专责委员会做好协调工作。
「进教围」是百多年前中国教徒躲避满清政府追杀的避难所之一。 (互联网图片)



